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教学设计《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 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3 【教学目标】1.理解求“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量关系,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2.进一步加深对减法含义的理解,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和知识的迁移能力。3.结合护绿行动, 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环保意识。【教学重难点】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计算方法,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算理。【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谈话:为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我们学校开展了绿色回收活动,看(课件出示回收车、老师和同学),一年级的同学捡了一些塑料瓶和易拉罐,他们数了数,老师把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 (课件触发老师图片出示统计表) ,仔细观察, 从统计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课件触发表中数据在信息图右侧出示信息)。提问:看到这些数学信息,这个小朋友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课件闪烁图中小朋友图片后出示问题)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谈话:谁还能提出这样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可能提出:(1)一班比二班少捡了多少个易拉罐?(2)一班比二班多捡了多少个矿泉水瓶?(3)二班比一班少捡了多少个矿泉水瓶?(4)三班捡的易拉罐比矿泉水瓶少多少个?⋯⋯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设计意图】以动画的形式创设学生熟悉的绿色回收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渗透环保教育。以情境窗中的问题引导学生直接提出比多少的问题,不但会使学生很快进入“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思考阶段, 还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的现实性和多样性,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产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欲望。二、你说我讲(一)操作,建立解决“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问题的直观模型。(1)独立尝试,探索问题。谈话: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想一想,二班比一班多捡了多少个易拉罐,是谁和谁比呀?需要用到哪两个数学信息啊?(课件触发表中数据再次闪烁信息,再触发第二条信息出示问题)学生依次回答。提问:二班比一班多捡了多少个易拉罐?学生独立解决可能拿不准。谈话: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