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中医特色治疗中药塌渍•1方法:将纱块放入浸泡好的中药液中浸湿敷在患者打完针的部位或因为药水外渗肿的部位•作用:消肿止痛预防静脉炎•2方法:将棉垫放入煮完热腌包的水中浸湿敷在患者做完热腌包痛感最敏感的部位•作用:活血化瘀,祛风除湿•贴敷时间半小时•注意事项:皮肤对中药过敏者或婴幼儿慎用•治疗部位有水泡瘢痕破溃活动性出血或有出血倾向者慎用•根据治疗部位选择合适的药垫药液均匀浸泡干湿度适中以不滴水为宜•药液温度以皮肤耐受为度不可过热以免烫伤皮肤若药液以冷可加热后浸泡热塌的温度在45度至60度之间•治疗中注意巡视和观察如局部皮肤出现红中瘙痒泛红或水泡时应停止治疗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操作完毕后观察患者皮肤情况及感受等•价格:25药棒穴位按摩•方法:采用梨木木棒蘸上特制的中药液在病变的局部和相应穴位进行按摩•穴位•上肢: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中点处。2手交握一手拇指指间横纹压在虎口上屈指拇指间正对之处•内关:位于前臂掌侧在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曲池: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时成直角在肘横外侧端与外上踝连线中点•下肢:太冲:位于足背侧在第一跖骨间隙后方的凹陷处•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在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在犊鼻下三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站位弯腰用同侧手张开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余四指向下中指间所指处既为足三里•每个穴位按摩不少于三分钟•作用: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瘀消肿散寒止痛•注意事项:各种出血性疾病妇女经期皮肤破损及瘢痕等部位禁止按摩•操作时用力应均匀柔和持久禁用暴力•价格:47穴位贴敷•方法:将药物研磨成粉剂+适量的水与蜂蜜调配现配现用调配后在响应的穴位贴敷•选穴:双侧足三里三阴交内关•作用:预防术后呕吐•贴敷时间:4到6小时•注意事项:皮肤过敏者慎用•药的摊制厚薄要均匀一般以0.2-0.3并保持一定的湿度•贴敷期间应避免食用寒凉过咸的食物避免烟酒海味及牛羊肉等食物•观察局部及全身情况若出现红疹瘙痒水疱等过敏情况停止使用立即报告医生遵医嘱处理•价格12块钱一个穴位贴五个穴位足底反射方法:用力拍打涌泉穴10分钟每分钟30次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在足底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底连线的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点上作用:刺激穴位,舒通经络,预防血栓消肿注意事项: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尤其高血压危象)孕妇禁用皮肤有破损处不宜使用出血性疾病及有出血倾向者过饥过饱及饮酒后不宜使用拍打时用力应均匀轻重要适中其力度大约与一般鼓掌时力度差不多拍打过程中注意主诉及疼痛耐受力如有不适立即停止拍打拍打结束后半小时不要用冷水洗澡不要进食寒冷或寒凉食物局部足部保暖避免寒邪侵入价格:32腹部按摩•方法:将大黄研磨成粉用酒精调和贴敷于肚脐(神阙穴)在4至6小时后取下用于预防便秘时2至3小时取下贴敷之前先用推法按摩腹部2分钟按揉分别按摩中脘穴天枢穴气海穴30次•作用:通过局部刺激可疏通经络调动机体抗病能力达到通腹泻热促进排便的目的穴位:天枢穴:位于脐两侧脐旁开2指中脘穴:位于前正中线上脐与剑突连线中点气海穴:位于前正中线脐下1.5寸注意事项:急腹症和腹部肿瘤患者禁用操作时用力均匀速度适中注意为患者保护隐私操作前修剪指甲以免损伤患者皮肤腹部按摩前嘱病人排空2便治疗过程中随时询问病人的感觉观察病人的反应若有不适及时调整手法或停止治疗以免发生意外价格:手指点穴13穴位贴敷12中药熏洗•方法:将用热腌包煮出的热水倒入泡脚盆给患者熏蒸淋洗•作用:疏通腠理祛风除湿缓解患者关节疼痛屈伸不利•注意事项:冬季注意保暖暴露部位尽量加盖衣被•药物皮肤过敏者慎用•心肺脑病患者水肿患者体质虚弱及年老患者慎用•操作前告知患者中药熏洗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如有不适及时与医务人员沟通•熏洗时间不宜过长以20~30分钟为宜•熏洗药液温度以50度~70度为宜当药液温度降至37度~40度时放可冲洗以防烫伤•治疗过程中及时询问患者的感受及时调节药液的温度•中药熏洗后休息30分钟方可外出防止外感•价格: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