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淡妆浓抹总相宜淡妆浓抹总相宜 萧红和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才华出众的两位女作家,两人相差十一岁,但她们同样经历了纷飞的战火,拥有一支个性独具、任谁也模仿不来的笔,甚至是同样孤独寂寞的人生。本文试图从两位女作家的身世经历及作品创作入手,通过分析比较的方法解读两位作家。 不幸童年对性格塑造的影响 1911 年 6 月 2 日,萧红出生在呼兰县城一个封建地主家庭。萧红的父亲张廷举,早年毕业于黑龙江省立优级师范学堂,长期担任官吏,母亲姜玉兰是一名受过教育、知书达理的女子。可以说萧红的家庭条件非常优越,但由于家庭重男轻女的观念极深,作为长女的萧红自然不太受家人喜爱,加上小时的萧红太淘气,她的童年并不幸福,萧红曾这样回忆她的父亲:“父亲常常为着贪欲而失掉了人性。他对待仆人,对待自己的儿女,以及对待我的祖父都是同样的吝啬而疏远,甚至于无情。”(萧红,《萧红散文集·永远的向往和怀念【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 年)母亲对萧红也是不冷不热,甚至是恶言恶语,在生下两个弟弟后更是无心照顾她。萧红九岁时,母亲去世,父亲续娶,继母对萧红姐弟感情一般,萧红和父亲的感情更加恶化。“九岁时,母亲死去。父亲也就更变了样,偶然打碎了一只杯子,他就要骂到使人发抖的程度。后来就连父亲的眼睛也转了弯,每从他的身边经过,我就像自己的身上生了针刺一样;他斜视着你,他那高傲的眼光从鼻梁经过嘴角而后往下流着。”(萧红,《萧红散文集·永远的向往和怀念【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 年)年迈的祖母非常不喜爱萧红的淘气乱动,觉得她没有一点大家小姐的样子。有一次萧红犯了错,“祖母用针刺了我。从此,我记住了,我不喜爱她。”(萧红,《呼兰河传【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XX年 1 月)家人的冷漠让年幼的萧红倍感孤独,但很幸运,萧红的祖父非常疼爱她,把她当作掌上明珠,《呼兰河传》中有很多场景就是回忆幼时和祖父在一起的时间,他们在后花园捉鸟种菜,祖父教她背唐诗,这些给萧红孤独的童年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带去了光明,“从祖父那里,知道人生除了冰冷和憎恶而外,还有温温和爱。所以我就向这‘温暖’和‘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向往和追求。”(萧红,《萧红散文集·永远的向往和怀念【M】》)祖父去世后,萧红对这个家再也没有什么眷恋的了。1930 年,萧红离家出走以抵抗包办婚姻,从此再也没有回过“父亲的家”。 张爱玲则是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