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莳蒲养心:文人案头的芥子须弥

莳蒲养心:文人案头的芥子须弥_第1页
1/6
莳蒲养心:文人案头的芥子须弥_第2页
2/6
莳蒲养心:文人案头的芥子须弥_第3页
3/6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莳蒲养心:文人案头的芥子须弥莳蒲养心:文人案头的芥子须弥 卢晓菡 蒲石图 纸本水墨 45.5×32.5cm 清 王玖 宋人张端义在《贵耳集》中写道:“徐渊子朝闻弹疏,坐小舟载菖蒲数盆 ,书两箧,翩然而去,人争相望,若似神仙。”这令徐渊子与书并携、翩然若仙的舟中之物,正是被文人誉为“天下第一雅草”的菖蒲。 《礼记·月令》中有“冬至后,菖始生。菖百草之先生者也,于是始耕”的记载。晋代嵇含在《南方草木状》中描述:“番禺东有涧,生菖蒲,皆一寸九节。”另据明代李时珍的说法:“菖蒲,乃蒲类之昌盛者,故曰菖蒲。”这大概就是菖蒲名字的由来。 在《诗经》中就有“彼泽之陂,有蒲与荷”的句子。这种与蒹葭、荇菜、卷耳、桑一起自田间水畔、古老诗歌中走来的植物,似乎天然带着诗的气质,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被认为是驱邪避害的“灵草”。 而自药用移入书斋案头,成为文人观赏莳养之清供,则是菖蒲的另一段身世。 菖蒲图 绢本水墨 31.5×46.5cm 清 金农 古时苏州植蒲有年的张听蕉曾言:“菖蒲有山林气,无富贵气。有干净形 ,无肮脏形,清气出风尘以外,灵机在水石之间,此为静品,此为寿品,玩者珍惜。”清末大儒俞曲园则赞其“忍寒苦,安淡泊。伍清泉,侣白石”。清王玖也在其《蒲石图》上题跋赞颂:“人间千花万草尽荣艳,未必敢与此草争高名。” 说到底,菖蒲乃“贱草”一株,何以得此盛名? 寻常草木的清洁秉性 菖蒲属天南星科,多年生,一名菖歇,一名尧韭。生于陂泽者为滨菖,生于溪涧者为水菖,生于水石中者为石菖。石菖蒲高只数寸,叶纤细,因而又称细叶菖蒲。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遵生八笺》中言:“石菖蒲品之佳者有六:金钱、牛顶、虎须、剑脊、香苗、台蒲。”植于盆中、成为书斋清供者,大都为石菖蒲中的金钱、虎须、香苗。 菖蒲并非珍稀物种,常见于溪边山涧或陡峭石壁,于寒冬刚尽时觉醒,却也不易得,须留心采撷。一如王安石经天柱山,“沿崖涉涧三十里”,才从石头上寻得几株。 清代画家金农的《菖蒲图》,以内敛的短细小笔,画了一束在盆中密实生长的菖蒲,着实体现了文人心中这一草木理想的样子——短、细、密。而其味道却有一种乡野之气,吸入肺腑不觉一阵清气上扬。其色四季皆绿,带着一股淡淡的清逸之气,颇具文人的仙风道骨。 菖蒲会开花,只是鲜少被人见到。金农说:“莫讶菖蒲花罕见,不逢知己不开花。”原来颇具性情的菖蒲,但逢有缘人,才将自己最旺盛的生命绽放流露...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莳蒲养心:文人案头的芥子须弥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