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论经济法模型世界的构筑论经济法模型世界的构筑 关键词: 经济法理念/历史进展/成就/不足 内容提要: 比之经济法,中国尚无其他法律部门如其般要经历生死存亡的考验,要从附属的阴影下挣扎出自己的独立,欲自立,必自足,经济法要走出被质疑的窘境,惟有通过基础理论的自足而自立。在此精神指引下,经济法理念讨论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构建观点的现代化、探究视角的多元化和讨论方法的创新化。于成就论,经济法理念讨论确立了其与时俱进的探究基调,建立了其多音争辩的榷议模式,并开启了其制度指引的转化进程。当然,我们同时也要正视其在成果表现、理念总结、讨论界限和探究路径等方面的不足,继续进行深度的讨论。 这是一个值人深省的学术讨论推动过程,理念作为法律最上位的思想,在中国经济法律的制定及经济法学的探究中,却是最晚进行主题式析解的对象。很长一段时间里,理念讨论的“空场”并非讨论水平的问题,而是由于经济法比其它法律部门承受了太多的拒绝与斫伤,以至于学者们将智慧更多地凝聚于确证经济法的存在与独立。尽管这些时期也存在与理念同质却没有冠之以理念标题的探析,但最终我们必须承认,中国经济法理念讨论的基本体质是先天不足的;在后天的进展中,又遭致司法界撤庭改制的抑压,使经济法面临命运吊诡的危机。然而,恰是这些不足与挫折,成为经济法学者们深刻自省和迅速成长的动力,决不选择离开,而是更加执著地进入,经济法理念探知的领域里现在是生机一片。下文将对中国经济法的“理念”讨论进行集中的整理和爬梳,作为一次学术历程的通览,也作为经济法进展中一长串脚印的记录。 一、 中国经济法理念讨论的历史进展 (一)经济法理念讨论雏形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颁行前,经济法和民法学界就经济法的对象、体系、经济法与民法的关系等问题展开过热烈的讨论,这些讨论旨在确立经济立法的进展方向,即是采纳部门经济法调整体制还是民法和行政法的综合法律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调整体制,“纵横经济法学说”、“纵向经济法学说”、“综合经济法学说”和“经济行政法学说”(注释 1:前述学说详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88 年出版的梁慧星、王利明所著之《经济法的理论问题》一书。)是当时影响力最大的几种观点。虽然它们对经济法的调整对象认识并不完整且有偏差,但皆关注到国家的纵向管理性手段介入经济关系,在中国经济法学的起步阶段具有相当高的价值。然而遗憾的是,这些讨论和学说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