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追忆人心物性-抒写乡土变迁

追忆人心物性-抒写乡土变迁_第1页
1/3
追忆人心物性-抒写乡土变迁_第2页
2/3
追忆人心物性-抒写乡土变迁_第3页
3/3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追忆人心物性 抒写乡土变迁追忆人心物性抒写乡土变迁 摘 要:台湾著名作家阿盛以卓异的审美视角、讲好“乡土故事”的叙事特质和匠心独运的艺术呈现,追忆发生在台湾民间世界中的人文故事和乡土传奇,体现出他对时间流逝和社会变迁的高度敏感性。阿盛秉持中华文化的精神特质,极为重视个人家世血脉和乡土情谊。其散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民间故事和乡野动物,汇聚了中华五四新文学的“大传统”与台湾方言写作的“小传统”,承载了多元驳杂的深刻人生体验与感悟,折射出台湾社会与文化递次嬗变的历史桑田。 关键词:阿盛;乡土变迁;人物刻画;动物摹写;传奇叙事 作者简介:倪思然,文学博士,华侨大学文学院/海外华人文学暨台港文学讨论中心讲师。主要讨论方向:中国台湾文学、海外华文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理论(E-mail: nisiran@126.com;福建 泉州 xxxx)。 基金项目:华侨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乡土文学思潮与“五四”文学之关联讨论》(14SKGC-QT05)。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398(20XX)03-0034-12 阿盛阿盛(1950—)原名楊敏盛,祖籍福建,出生于台湾台南新营乡村,毕业于东吴大学中文系。他曾任台湾《中国时报》记者、编辑、主编等职,随后曾主持“写作私淑班”,并兼任台湾师范大学人文中心的现代文学老师。自1977 年起正式开始文艺创作,1978 年 3 月 1 日在台湾《联合报》副刊发表了追忆童年见闻、以“厕所”折射时代变迁的散文《厕所的故事》,始受文坛同侪广泛瞩目。1981 年出版首部散文集《唱起唐山谣》,20 世纪 90 年代起兼及长篇小说创作,阿盛迄今已出版散文集《行过急水溪》《心情两纪年》《萍聚瓦窑沟》等,歌诗《台湾国风》以及长篇小说《秀才楼五更鼓》《七情林凤营》等逾二十册作品,其中多篇收入台湾高中及大学教材。与祖国大陆许多当代作家不同的是,他亦写作亦教学,亦采访亦编文集,先后编选了《台湾现代散文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精选》阿盛主编:《台湾现代散文精选》,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XX 年初版。《故园无此声》阿盛主编:《故园无此声》,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XX 年初版。等二十多部,为台湾散文的进展与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阿盛的文学活动尚未引起中国大陆学界的足够重视。据笔者所掌握资料,仅有朱双一、匡琼等学者撰文专门讨论参见朱双一:《乡土和庙堂文学的交融——阿盛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追忆人心物性-抒写乡土变迁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