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平均数》教案 上街区新建小学 孙孟玲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42、 43 页内容。 二、课程目标: 三、内容分析: “平均数”作为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从属于“统计与概率”的范畴。它是在学生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包括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个表示一个或多个单位)来表示统计的结果,以及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与以后学到的中位数既有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但平均数的概念与过去学过的平均分的意义是不完全一样的。它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数据比较的一个指标,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仅让学生达成求平均数的技能,那么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及对生活的作用更显重要。 四、学情分析: ( 1)学生的认知起点分析: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储备要求,一是统计的初步知识,二是平均分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学过的。 ( 2)学生的能力结构分析:通过统计图表和统计初步知识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有调查、统计的意识;而且,学生已初步具有“移多补少”使两数相等的能力。 五、学习目标: 1.学生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景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得数是整数) 2.学生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 六、目标检测方式: 目标一检测:通过课中老师的提问、学生操作、多媒体演示完成。 目标二检测:通过3 道习题完成目标二的检测。 七: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同学们,能告诉大家你都喜欢什么样的球类运动吗? “足球!”“篮球!”“乒乓球!”„„ 师:同学们的兴趣可真广泛。 师:说起球类活动,我想起了上个星期组织三(3)班的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搞的那场3 秒钟的拍球比赛,咱们来看看。 放录象 师:比赛结束了,现在你最关心的是什么?(输赢) 师:那我们今天就来当一回裁判,看看哪个小组的拍球水平高?先来了解一下他们的拍球情况把。 出示统计图 师:从统计图中,你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谁拍的比谁拍的多 生:两队都是3 个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