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园利用乡土资源创建区角活动摘要: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生教育的奠基阶段,而农村学前教育是整个学前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有许多得天独厚的自然和社会资源,作为农村的幼儿教师,要巧借这些乡土资源,因地制宜地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教育活动。如何挖掘和有效利用这些乡土资源,使它们成为幼儿科学教育所需要的物质条件,成为农村幼儿学习科学的财富。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一直都是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重点和难点。而区域活动是当前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幼教改革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形式,也是最能体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1]的精神。因此,我们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挖掘了一切可利用的自然资源,为幼儿所用。农村的自然环境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开放、天然、有趣的活动场所,农村丰富的乡土资源成为农村幼儿学习科学的财富,引领农村科学教育走上新的成长之路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认真学习并进行大量的收集、整理、创编等工作,更好的发挥了我们内在的潜力。更营造了乡土材料应用的大教育环境,形成了实施乡土教育齐抓的合力,使孩子有了受到良好早期教育的环境。关键词:乡土资源;区域活动;农村幼儿园一、农村幼儿园区角活动存在的问题幼儿园区域活动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和缺失,我们应该对区域活动的现状作详细、全方位的调查和分析,为有效区域活动的开展提供借鉴与指导。(一)区域设置形式化幼儿园区域设置是指教师依据活动室可利用的空间,用橱、柜将空间的隔成大小不同的几块,摆放不同的材料,形成不同的活动区域的方式。各个幼儿园依据各自的需要和特色有的在教室内设置区域,有条件的幼儿园设有专门的活动室,更方便幼儿的活动的开展。我园就有专门的活动室,各个班级根据自己的方式设置区域但各个幼儿园在区域设置上,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意愿,结合活动室的结构来布置些固定的形式。这些区域是否适合幼儿的意愿和兴趣,教师全然不顾。因此,孩子就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区域活动,形成了某些区域的创设只是一种摆设,经常出现没有孩子“光顾”的现象。(二)区域材料投放目的性不明确区域材料投放的目的性是指教师依据幼儿发展的需要有目的地投放区域活动的材料。但从各个幼儿园材料投放的情况来看,往往缺乏一定的目的性。活动区域的材料有的一放就是一、两个月,甚至一学期毫无变化,缺少经常性的变化是不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活动材料单一,不丰富,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引发不起孩子去想、去操作,从而阻碍了区域活动的深入开展。另外,有些材料的投放,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无难易差异。(三)教师对区域活动中自己角色把握尚不够准确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角色是指教师在区域游戏中以什么样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游戏。很多教师在进行区域活动中常感到困惑,除了让幼儿在区域中进行探索以外自己究竟该做些什么?对于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清楚,有些幼儿园教师仍旧以主导的1形式进行,在区域活动时间内将幼儿分成若干组,然后一组一组地根据预设内容进行辅导,使区域活动变成了分组活动,完完全全失去了以幼儿为中心的精神;有的教师又太在乎幼儿的认知,怀疑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忽略了幼儿的自我学习,甚至为了自己的引导而打断幼儿,反而让幼儿产生逃避之心;还有的教师又走向了“放牛吃草”的极端,不知道幼儿在想什么,想干什么,不了解孩子已有的经验和水平,觉得幼儿自己能玩就行,教师只要管管不出事就可以了,以致于观察不够,深入了解不全面。凡是种种,都体现了教师对区域活动中自己角色把握尚不够准确。二、利用乡土资源的策略东海是著名的水晶之乡,东海的黄川镇还是最大的草莓镇、石梁河的葡萄、驼峰的花生、桃林的烧鸡等具有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随着四季更换,经常有不同的、新鲜的材料投放在活动区中,周边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成为我们可利用的资源。如春天的野花、野草、各种树叶;夏天的水果、蔬菜、沙石;秋天的种子、果实、昆虫等等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活动区活动的兴趣。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的资金,还能让幼儿园的区域活动独具特色。(一)乡土材料的收集途径一:通过幼儿收集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