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蒹葭公开课教学设计

蒹葭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1页
1/4
蒹葭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2页
2/4
蒹葭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3页
3/4
《蒹葭》教学设计梁翠林学习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和背诵全诗。2、领悟诗人的情感,赏析伊人的形象。学习重点: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和背诵全诗。学习难点: 领悟诗人的情感,赏析伊人的形象。课时: 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古典诗歌灿若星河, 佳篇如林, 大家知道中国诗歌的源头是什么吗是《诗经》,这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记载,2500 多年前的秦地,在一个长满芦苇的河畔,曾经吟唱着一首优美的歌谣《蒹葭》,你听⋯⋯老师配乐范读。这是一首古老的歌谣,带着华夏先民简单、纯净、朴素的气息。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 2500 年前的秦地,会一会这首诗歌的作者,感受先人美妙的诗情,领略华夏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二、与诗人相遇——大声地朗读今天与这位诗人相遇,我们要了解他,就要先读一读他的诗歌。根据以往的经验,大家觉得要读出一首诗的美,首先要读出什么来(生读:节奏、韵律)那这首诗的节奏、韵律体现在哪里呢请大家先大声地自由朗读一遍,并思考这个问题。明确: 1、押韵:第一章押“ ang”韵,韵脚有苍、霜、方、长、央;第二章押“ i”韵,韵脚有萋、晞、跻、坻;第三章押“ i”韵,韵脚有已、涘、沚。(读起来朗朗上口,要读准字音读出韵律)2、都是四言句,朗读时采用“二二”拍,听起来很整齐;(读出节奏感)3、运用叠词,如:苍苍、萋萋、采采; (声音悠长,让人回味)4、重章叠句,一唱三叹。 (请找出每一章中不同的词,感情逐渐加深 )小结:有押韵、有叠词、有重章叠句,这首诗就有了节奏有了韵律,接下来我们一起朗读这首诗,感受一下音韵节奏之美,并试试用一句话来概括这首诗的内容。一个秋天的早晨,芦苇上露水还未干,诗人在河上顺流逆流地追寻伊人的踪迹。而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绕,好象藏身洲岛之上,可望而不可即。三、对诗人说话——优美地说读1.但是要了解这位诗人, 要品味这首诗歌, 光是读出了韵律和节奏、 了解了大概内容还是不够的,还要具体了解一下《蒹葭》里面的细节。那我们就得和诗人说说话。怎么说呢其实就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体会诗人的所见所感。要求:对诗人说话,要用第二人称,如诗人啊,你怎么样;尽可能想象合理的情节,比如说这天清晨,诗人来到河边,河水清澈吗,有没有游来游去的小鱼,有没有微风迎面吹来;语言要简洁生动。 比如说,诗人啊,你在这飘洒着白霜的清晨来到河畔,追寻伊人的芳踪, 你⋯...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蒹葭公开课教学设计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