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地学复习题 • 1.景观地学与城镇发展、城市园林及旅游资源的关系 • 2.地球的圈层构造 地球是由一系列同心圈层组成,称为圈层构造。 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地核 • 3.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大气圈 :连续包围在地球最外面的空气圈,上界过渡至宇宙空间,下界深入地下深处。根据大气成份、性质、温度和运动特点可分为: 对流层、平流层和电离层。 水圈 :地球上的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形式在地面上和地壳内构成水圈。 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称为岩石圈。 • 4.外动力地质作用的概念 由太阳辐射能和日月引力能、生物能等地球外部能源引发的地质作用。 静态作用因素:阳光、水汽、CO2、O2。 动态作用因素;风、地面流水、地下水、湖水、海水、冰川。 作用形式: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硬结成岩作用。 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 。 风蚀作用是指风对地表物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表现为风的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吹蚀作用是指风吹过地面产生紊流,沙粒或尘土离开地面,使地表物质遭受破坏的过程;磨蚀作用是指由于风沙流贴近地面运动,运动的沙粒对地表物质(岩石等)进行的冲击、摩擦作用的过程。 差别在于风化不仅有风的作用,还有水等其他的作用 (内动力地质作用作用形式:地壳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 • 5.地壳化学成分和物质组成的特点 地壳成分及组成物质:地壳是由各种化学元素组成的,它们多以天然化合物(矿物)的形式出现,并按一定的组合形成各种岩石。 地壳物质组成的基本单位:矿物和岩石。 从物质组成不同可分为:硅铝层(花岗岩层)和硅镁层(玄武岩层)。 (地壳的组成成分有什么特点:地壳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化学成分以氧、硅、铝为主,平均化学组成与花岗岩相似,称为花岗岩层,亦有人称之为“ 硅铝层” 。此层在海洋底部很薄,尤其是在大洋盆底地区,太平洋中部甚至缺失,是不连续圈层。下层富含硅和镁,平均化学组成与玄武岩相似,称为玄武岩层,所以有人称之为“ 硅镁层”(另一种说法,整个地壳都是硅铝层,因为地壳下层的铝含量仍超过镁;而地幔上部的岩石部分镁含量极高,所以称为硅镁层);在大陆和海洋均有分布,是连续圈层。两层以康拉德不连续面隔开。) 地壳中元素 O Si Al Fe Ca Na K 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