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道阻塞与气道开放流行病学•美国急救医学流行病学调查,美国每年约有500~2000例患者死于气道异物误吸,其有窒息、呼吸窘迫、心脏骤停、肺炎、咯血、气胸、喉头水肿、支气管扩张等并发症。•儿童、老年人是最常见的气道异物梗阻人群。•死亡率高达2/3左右,其中95%发生在5岁以下幼儿。—2010年《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案例•2013年2月,在沈阳市儿童医院,一名两岁男孩因苹果块卡在喉咙口造成窒息险些丧命。据了解,男孩的妈妈给孩子喂食苹果时孩子由于哭闹,导致苹果卡在喉口。等到被送到医院时,孩子已经超过五分钟没有呼吸和心跳,经过全力抢救后,虽然保住了性命,却由于窒息时间过长导致脑部缺氧而成为植物人。——沈阳日报•2014年12月的一天,一名老人被紧急送进市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切开喉部发现,一块肥肉将气道堵塞,导致呼吸不畅。发现不适之后,送医院之前,至少有20分钟,在这个时间里家属没有做任何处理,虽然医院抢救过来,但老人的身体状况并不稳定——南方日报•2015年5月上旬,济南市共发生3起气管异物梗阻,2人获救、1人不幸死亡。•2016年春节假期期间,据烟台市120统计,烟台市共发生6起气管异物梗阻,其中5名儿童、1名老人。概述呼吸道任何部位的正常气流被阻断均造成气道阻塞。气道阻塞的危急和严重程度取决于多方面因素,阻塞部位和程度、病人的心肺功能状态、以及阻塞发展的速度。内源性病因(Flash)•舌根后坠•炎症•喉头水肿•肿瘤外源性病因•食物肉类坚果果冻汤圆•玩具•假牙•其它—2010年《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气道阻塞有关的解剖部位1、鼻腔、口腔。2、咽:咽腔是消化道与呼吸道的共同能道。3、喉。4、气管、支气管。上呼吸道结构特点(Flash)1、气道不规则。2、结构变异大。3、与消化道共同入口。4、软组织多,血管丰富。5、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气道梗阻部位。气道阻塞有关的解剖部位临床表现成人及儿童:•呼吸道部分阻塞—呼吸困难、呛咳不止、吸气性喘鸣、鼾声。•呼吸道全部阻塞—不能呼吸、紫绀、昏迷倒地。完全上气道梗阻完全上气道梗阻------噎食手势,突然不能说话、无声的咳嗽,紫绀,无法呼吸。患者可能会抓住自己的喉部,努力表明窒息的体征。当被询问,“你呛咳了吗?”,患者会点头表示“是”但无法说话,提示可能是严重的气道梗阻。临床表现婴儿:•呼吸困难•哭声和/或咳嗽声微弱、犬吠样咳嗽•发绀鉴别诊断•晕厥•中风•心脏病发作•抽搐•药物过量现场如何急救就靠一双手现场急救•咳嗽法•海姆立克手法•拍背法•手指扣挖和舌下颌抬举法•仰头举颏法、推举下颌法现场急救咳嗽法如果为轻微的梗阻,嘱患者用力的咳嗽,这时不要对患者的自主咳嗽和呼吸进行干预,必要时可以帮助患者弯腰,拍背,辅助咳嗽,注意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现场急救海姆立克手法(Heimlichmaneuver)又称为腹部横膈下冲击或腹部冲击•推荐成人和儿童•不建议用于婴儿(<1year)海姆立克急救法海姆立克急救法是个美国胸外科医生亨利·海姆立克医生(HenryJ·Heimlich)1974年发明的气管异物急救的方法,并于在1974年发表了科普文章。1975年正式以他的名字命名这种急救法。机制原理为通过突然增加胸内压的方法,以形成足够的呼出气的压力和流量,使气管内异物排出。包括腹部冲击和胸部冲击手法。现场急救海姆力克腹部冲击法:使横膈升高,突然增加胸内压,强迫气体快速从肺部排出,增加气道向外压力,逐出堵在气管口的异物。现场急救对无知觉或昏迷病人做腹部冲击法:现场急救海姆力克胸部冲击法:适用于怀孕后期或肥胖病人。(如果不能环绕病人则进行仰卧的胸部冲击与CPR胸外挤压技术一样)自救如果在紧急情况下病人周围无人在场,则自己可用桌边顶住上腹部快速而猛烈地挤压,压后随即放松并发症•腹部或/和胸部脏器的破裂;•胃内容物返流导致误吸;现场急救3、拍背法:推荐用于婴儿现场急救4.手指抠挖和舌-下颏抬举手法:清除咽喉部异物,不适用于清醒及抽搐病人。面对患者,用拇指和其他手指之间抓住舌和下颌底部(舌-下颌抬举法),打开病人的口腔,插入另一只手的食指或小指,沿面颊的内侧深入患者喉部到达舌根,将异物抠出。现场急救5.1、仰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