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肺炎护理肺炎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病因很多,感染、化学、物理和免疫原性损伤均可导致。肺炎链球菌引起的急性肺炎临床特点为突发的寒战、高热、胸痛、咳嗽和铁锈色痰。一、护理措施1.卧床休息。2.每日通风2次,每次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湿度适宜。3.饮食以高热量、易消化的流食、半流食为宜,鼓励病人多饮水。4.加强口腔护理,去垢除臭,使口腔湿润舒适。5.胸痛或剧咳者,可卧向患侧或遵医嘱给镇咳药。6.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监测体温变化。7.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精神状态、面色、肢体温度、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尿量,防止高热体温骤降引起虚脱及休克。8.指导患者正确留取痰标本,同时观察痰的颜色、性状、气味等。9.重症肺炎出现中毒性休克时(1)监测血压变化,随时调整升压药的浓度和输液速度。(2)注意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3)密切注意有无并发症,如胸膜炎、心包炎、脓胸、脑膜炎及中毒性心肌炎和肝肾功能损害等。(4)保证静脉输液通路,控制输液速度,保证抗生素的足量输入,并防止肺水肿。(5)密切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积极纠正酸中毒。10.出院指导(1)注意休息,劳逸结合,定期到门诊随诊。(2)继续做呼吸锻炼6~8周,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3)加强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热量、低脂肪的饮食。(4)戒烟、酒。(5)预防再感染。二、主要护理问题1.清理呼吸道低效:与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有关。2.低效型呼吸型态:与疾病致肺通气功能降低有关。3.体温过高:与感染致病菌有关。14.活动无耐力:与疾病致体力下降有关。5.知识缺乏:与缺乏肺炎的预防保健知识有关。第二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各种疾病引起肺脏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肺循环阻力增高,右心肥大甚至心力衰竭。一、护理措施1.病室保持空气新鲜,避免对流风,温、湿度适宜,防止与上呼吸道感染者接触。2.心、肺功能不全时,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皮肤清洁,防止褥疮发生。3.根据病情给清淡、易消化、高营养、高维生素半流食或普食,多吃水果、蔬菜,保持排便通畅。有心力衰竭时,应给低盐饮食。4.保持口腔清洁,注意口腔并发症,防止大量抗生素应用后出现口腔真菌感染。5.控制呼吸道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做好痰标本收集。按医嘱送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6.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排痰,做好翻身、拍背、吸痰、雾化吸入。7.合理使用氧气疗法。一般采用持续低流量、低浓度、鼻导管给氧,并监测血气,依血气情况调整用氧。严重缺氧时,可间断呼吸机加压吸氧。8.注意观察病情(1)精神神志:神志恍惚,表情淡漠,语言错乱,头痛,嗜睡,烦躁,及时发现,尽早处理。(2)体格检查:及时观察球结膜是否充血水肿,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情况,口唇指(趾)甲发绀程度,皮肤出血及颈静脉充盈等情况。(3)注意咳嗽、咳痰的性状。(4)注意消化道出血、心律紊乱、肾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及肺性脑病等并发症,一旦发现立即报告医师。9.备好抢救用物,如氧气、麻醉机、呼吸器、气管切开包、吸痰器及抢救车。10.出院指导(1)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规律,戒烟、酒。(2)每日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少去人多的场所,预防感冒。(3)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4)加强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热量、低脂肪的饮食。(5)自备氧气瓶,憋气时,可低流量吸氧。2(6)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诊。二、主要护理问题1.气体交换受损:与疾病致肺通、换气功能降低有关。2.活动无耐力:与疾病致体力下降有关。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慢性疾病消耗有关。4.睡眠型态紊乱:与心悸、咳嗽致入睡困难有关。5.焦虑:与担心疾病预后不良有关。6.知识缺乏:与缺乏肺源性心脏病的预防保健知识有关。第三节肺脓肿护理肺脓肿是各种病原菌引起的肺部感染,早期为化脓性炎症,继而坏死形成脓肿。临床上以高热、咳嗽、咳大量脓臭痰为特征。一、护理措施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消毒。因痰有恶臭且咳重者,最好单位隔离。2.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呼吸困难、发绀者吸氧。3.记录24小时痰量,观察痰的分层、颜色及有无咯血。及时送痰标本进行痰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痰盒加盖用5%来苏水浸泡痰液。4.体位引流:依病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