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金戈铁马辛弃疾

金戈铁马辛弃疾_第1页
1/11
金戈铁马辛弃疾_第2页
2/11
金戈铁马辛弃疾_第3页
3/11
金戈铁马辛弃疾2 金戈铁马辛弃疾李增泓在历史上有一位文武双全的典范,这位文武双全的大英雄,就是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 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作品集有《稼轩长篇句》 ,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1161 年,辛弃疾自 22 岁率领 2000 多家乡父老兄弟起义抗金,便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 20 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可是,他中年却屡屡蒙受谗劾,赋闲 20 年,直至忧愤而死。 从 1181 年到 1207年,他基本上是在上饶带湖和铅山瓢泉过着闲居的生活,其间有 6 年时间被起用又被罢官,来往于福建、浙江、江苏等地的任上和带湖、瓢泉之间;而居带湖亦时往瓢泉小住。瓢泉,是这位爱国词人南渡后的最后归宿地。首先,他的为文,自然无需多说,中国文化史上唯一3 一位与苏轼并称的豪放派大词人,有“词中之龙” 的美誉,“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 宋词在苏轼手中开创出一种豪放阔大、高旷开朗的风格,却一直没有得到强有力的继承发展。 直至南渡之初张元干、 张孝祥、叶梦得、朱敦儒等人以抗金雪耻为主题的词,才较多继承了苏轼的词风,起到一种承前启后的作用。但他们的这一类词作,主要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为内心激情所支配的结果,而没有成为有意识的艺术追求,也没有更大幅度地向其他题材拓展,所以成就不是很高。到辛弃疾出现在词坛上,他不仅沿续了苏词的方向,写出许多具有雄放阔大的气势的作品,而且以其蔑视一切陈规的豪杰气概,和丰富的学养、过人的才华,在词的领域中进行极富于个人特色的创造,在推进苏词风格的同时也突破了苏词的范围,开拓了词的更为广阔的天地。清朝大学者陈廷焯曾有一段关于苏轼和辛弃疾的评价:“苏辛并称,然两人绝不相似:魄力之大,苏不如辛;气体之高,辛不逮苏远矣。” 辛弃疾有许多与陆游相似之处:他始终把洗雪国耻、 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 并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写出了时代的期望和失望、...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金戈铁马辛弃疾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