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转化情况报告现行《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核心理念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教育者说过:转化一名学困生,不亚于培养一名优生。陶行知也曾告诫:“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因此,关注学困生,带领他们走出困境,是每一位教师应尽的职责。一:了解学困生,沟通心灵,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奠定转化的基础。每个后进生都有着各不相同的因素,正如医生诊断病人病情前所作的调查一样,只有搞清楚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做到药到病除。”1、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交往情况,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家庭情况等,并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好记录。2、个别交流,进行心灵的碰撞与沟通。打开交流的大门,了解其数学学习差的真正诱因并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消除对数学的恐惧,使他们能“亲其师,信其道”与教师建立和谐的关系,转变学习的态度,变厌学为乐学。3、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从而能更好地和学校配合,对后进生进行转化。二:爱心激发动机,赏识增强自信。1、加倍关爱,排解压力,唤醒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动机。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在学校和家庭同伴中常抬不起头来,经常受到批评和歧视,有较强的自卑感,压力也都挺大的。作为教师,对这部分学生应该加倍关爱,包括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家庭、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提高他们在同伴中的形象,以爱心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我班的侯术凡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兴趣和求知欲,经常听课精力不集中,作业不能认真完成,学习成绩差。缺乏进取心,自由散漫,懒惰怪癖,日常行为习惯欠佳。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较差。经了解得知他的家庭很贫穷,父母亲的文化水平都不高,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是随心所欲的。在他的这个家庭中,父亲的无知还经常打他的妈妈,因此,在他的心目中没有母亲的地位,他从来也不听妈妈的话,甚至还打妈妈。根据他的情况,我进行家访,和家长谈谈怎样在孩子的心中树立形象。经常与家长加强联系,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与配合,教育孩子改变学习的态度,以及孩子的文明礼貌教育。通过进行班会课感恩教育,在会后让他说说他的感受,然后布置回家的作业:做几件感恩的事。课上经常让其回答他可能回答出来的问题,培养学习自信心;另外布置浅显的作业让他做,培养爱做作业的习惯。一学期下来,他跟变了个人似的,学习也有劲了,上课积极发言,作业完成的也很认真、及时,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他也懂事多了,而且还做了很多让他父母感动的事。2、提倡赏识教育,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歌德曾说:“人类最大的灾难就是瞧不起自己。”自信是成功的起点,是前进的力量。“赏识教育法的创造者周弘曾说:“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有教育者说过,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愿望希望自己是第一个发现者、探索者。作为教师,要用放大镜寻找学生的闪光点,认真审视他们的优势,及时给予肯定和激励,帮助其在实践中建立自信。有可能就是无意中的一句话就会改变孩子一生的命运。那就让我们用赏识教育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带他们走出心理的困境吧!三:鼓励大胆提问,在辅导上多下功夫。1、鼓励大胆提问学困生虽然知识缺失多,存在的问题多,他们“帐多不愁”最不喜欢提问,或许不敢提问或不会提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倡句号少一点,问号多一点。教学中,我提倡不懂就问,问者最光荣。不管问题有多么简单,只要自己不懂就可问,没人有资格嘲笑。消除了学生的胆怯心理,为他们提问扫清了路障。多年的教学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2、落实辅导工作(1)重视学法指导,不让新知变疑点我提倡“笨鸟先飞”。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达到同样的目的。利用课余时间,针对学生作业当中存在的错误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