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型零售类企业成本控制方法的改进引言作为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 零售业密切连接着消费者与产品供应商,对我国现代社会经济的增长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近几年,尤其自2012 年起,伴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流行普及, 许多品牌在一线城市的大型零售店铺因未能及时对市场的变化作出反应, 而不得不面临停业的窘境。 而作为零售业管理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成本控制从采购、 物流、人工等各个方面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及盈利能力。因此,在技术不断更新、 人们需求更加多元的情况下,改进零售类企业的成本控制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成本控制能力的增强,恰恰是企业竞争力提升的表现。一、 零售类企业成本控制理论分析商业环境中,“成本”是所有零售类企业最关心的对象之一,与成功的产品营销策略相似,高效可靠的成本控制方法同样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利润。2015年的零售业数据显示,连锁百强的销售增幅下滑到%,净利润也下跌近2%(与上一年相比)。可以说,我国大型零售类企业仍然面临着利润和成本的挑战,不断上涨的租金和人工费用严重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① 因此,对于成本控制内容和方法的把握以及其意义的理解,变得尤为重要。(一) 成本控制的定义① 《 2015 中国连锁零售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报告》,, 2015 年 09 月 21 日成本控制( Cost Control )的本质是一种管理行为,它是指在企业的成本管理主体在各种费用发生之前和正在发生的过程中,对影响成本的要素和条件采取的各种预防及调节措施,用来保证企业能够完成成本管理目标。成本控制的过程是企业不断发掘自身潜力的过程。这一过程包含了核算、 调整和监察三方面。 同时,企业也在这一过程中完善自己的经营管理方式,增强自身在面对市场竞争时的硬实力。(二) 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成本控制的内容可以从成本的发生过程和成本的费用构成两个角度来思考。如我们所知, 一个产品的寿命周期包含了设计、生产、流通、到最终被消费,这个过程即可称之为“成本的发生过程”,于是成本控制自然就落实到了投产前控制、生产过程中控制和流通过程中控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将成本的发生类比成会计科目中费用的分类,依次有生产成本 (包括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和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这两种角度都将成本控制的内容进行了分类,这也提醒着企业管理人员需要依据行业类型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分配成本控制权重,选择成本控制方法。本文的研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