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镇》读后感党的坚强领导和正确决策是国家繁荣兴盛的前提一个国家在它的某个特定阶段的兴盛与否,往往跟那个阶段政府的发展战略思想决策是否正确,领导是否坚强有力,有着直接的关连。纵观我国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整个历程,哪个阶段社会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那个阶段政府的政策就一定是正确而行之有效的,并且能够落实到位的。反之,哪个阶段社会经济出现紊乱徘徊不前甚至倒退的局面,那么那个阶段政府的战略决策,发展方向就一定是存在问题,有所偏离的。这些感想是我偶尔翻看古华的《芙蓉镇》引起的。《芙蓉镇》是古华的代表作。在书中他把自己二十几年来所熟悉的南方乡村里的人和事,囊括、浓缩进来,寓政治风云于风俗民情图画,借人物命运演乡镇生活变迁,力求写出南国乡村的生活色彩和生活情调。作品内涵丰富,囊括了作者二十几年来对社会、对人生的观察、思考与认识,浓缩进作者对乡里乡亲乡镇浓厚的爱恋情怀。小说以“芙蓉姐”胡玉音的人生遭遇为主线,表现了特定历史时期人民生活的升迁沉浮,揭露了“左”倾思潮的谬误危害。小说描写了1963—1979年间我国南方农村的社会风情,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胜利。当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农村经济开始复苏时,胡玉音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书记黎满庚帮助下,在镇上摆起了米豆腐摊子,生意做得红红火火。1964年春她用起早贪黑辛辛苦苦积攒的钱盖了一座楼屋,落成时正值“四清”开始,就被“政治闯将”李国香和“运动根子”王秋赦作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罪证查封,胡玉音被打成“新富农”,丈夫黎桂桂自杀,黎满庚撤职,谷燕山被停职反省。接着“文革”开始,胡玉音更饱受屈辱,绝望中她得到外表自轻自贱而内心纯洁正直的“右派”秦书田的同情,两人结为“黑夫妻”,秦书田因此被判劳改,胡玉音怀了孕也被管制劳动。冬天一个夜晚,胡玉音分娩难产,多亏谷燕山拦路截车送她到医院,她才剖腹顺利产下个胖小子。三中第1页共3页全会后,胡玉音摘掉了“富农”帽子,秦书田摘掉了“右派”和“坏分子”帽子回到了芙蓉镇,黎满庚恢复了职务,谷燕山当了镇长,生活又回到了正轨。而李国香摇身一变,又控诉极左路线把她“打成”了破鞋,并与省里一位中年丧妻的负责干部结了婚。王秋赦发了疯,每天在街上游荡,凄凉地喊着“阶级斗争,一抓就灵”,成为一个可悲可叹的时代的尾音。全书通过芙蓉镇上的女摊贩胡玉音、“右派分子”秦书田等人在“四清”到“文化大革命”的一系列运动中的遭遇,对中国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后期近20年的历史做了严肃的回顾和深刻的反思。在1979年12月13日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深刻总结了“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经验教训,强烈主张拨乱反正,彻底纠正了“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的错误。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之后不久,邓小平就在1979年3月30日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邓小平理论。这一系列重大而正确的政策措施的实施,一扫多年政治斗争残酷迫害广大民众的阴霾,结束了左倾思潮对国家的危害,使万马齐喑死气沉沉的古老民族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百废振兴,各项建设热火朝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这个古老的民族从此腾飞起来。改革开放以来,神州大地上变化日新月异,从城市到农村,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且随着商品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逐渐成功的实现了从商品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平稳过渡。使国民经济实现了更进一步的飞跃,也使我国更强大更自豪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践证明,正确的战略思想决策能够带动一个国家朝着正常的轨道有条不紊地健康的高速发展,并显示出蓬勃生机。而错误的思想决策则相反的会打乱一个国家发展的步伐,使社会第2页共3页经济得不到正常发展,徘徊不前,甚至走向倒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