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心得体会付金峰焦作大学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付金峰参加观看学院组织的教育电影《焦裕禄》后,我受到很深的教育,也得到很多的启示,感受颇深。焦裕禄同志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在兰考工作仅一年零三个月时间,就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及永远怀念。在现在看来,当时他办的大实事不多,但留给兰考人民至全体共产党员的物质及精神财富却是永恒的。通过观看学习我知道了焦裕禄精神概括起来就是“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如何发扬焦裕禄精神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好呢。我认为要从以下方面去学习他:首先,教育是人民的教育,教育者要心系人民,也可为“亲民爱民”吧。我们的教育是为人民的教育,教育一定要让人们满意。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建设者和管理者。是为了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更加适用环境,在生存竞争中取得优势,我们的教师就是教育事业的忠实实践者和具体执行者。作为教师,首先就要有热爱祖国和人民,热爱教书育人的神圣事业的决心,也要有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实际行动。在此意义上,可以说,爱国守法就是为人师者的起码要求,是师德修养的基础。其次,作为教育者在如今的教育改革的大潮之下,也应发扬“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的精神。课改之初,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困惑是难免的,但我们只要发扬焦裕禄的这种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还有什么困难和困惑不能解决的呢。经过一短时间的摸索,我发现,我们仍旧流于形式,教师们的工作热情随着课改中碰到的种种困难而显得自信心不足,学生也渐渐失去初始阶段的新奇感,各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尚未完善,教师们的横向交流也是零星而松散的。学生乐学的氛围尚未形成。带着种种问题我们就应该知难而上,深入的研究,制订定切实可行的办法,把我们的课改义无反顾的推第1页共13页向深入。最后,作为教育者我们还应该发扬焦裕禄的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教育需要奉献,管理需要不断不创新。我们常说:“一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工作是辛苦的,教师每天都进行着大量平凡琐碎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但是,我们应该立足现今,着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勤勤恳恳。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燃烧蜡烛""教师的工作就是奉献,让我们牢记学无止境,为人师表,让我们用行动去播撒爱,让我们用爱去培育心灵,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在教育教学的工作实践中,用高标准的师德观念规范自身的行为,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我们平凡的岗位上,发挥出不平凡的力量。第二篇:重读焦裕禄学习焦裕禄心得体会重读焦裕禄学习焦裕禄心得体会按照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关于深入开展“重读焦裕禄、学习焦裕禄”活动的通知要求,我搜集并学习了有关的资料,我认为焦裕禄精神对我们做好实际工作还是很有指导意义的,对我们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借鉴作用,所以借这个机会向大家报告一下学习的体会。一、什么是焦裕禄精神焦裕禄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XX省博山县崮山乡北崮山村一个贫苦家庭。1962年被调到XX省XX县区担XX县区委书记。时值XX县区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之害,为了治理“三害”改变兰考一穷二白的面貌,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工作方法,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和老百姓打成一片;他讲究科学,因地制宜,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治理风沙。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他严以律己,勤政廉洁,无私奉献,被老百姓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1964年5月14日,年仅42岁的焦裕禄被肝癌夺去了生命。三次学习热潮: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第2页共13页的榜样--焦裕禄》,全面介绍了焦裕禄的感人事迹,同时还刊登了《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学习》的社论。随后,全国各种报刊先后刊登了数十篇文章通讯,在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学习焦裕禄的热潮。1990年5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领导干部要学焦裕禄》的社论,第二次掀起学习焦裕禄的热潮。20XX年3月17-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