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侧面描写”教学设计设计意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对阅读教学的具体建议中提到:“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在经过了低段和中段的系统性阅读能力训练之后,仅仅针对阅读内容的感受和理解显然已不能满足六年级孩子们的阅读需要和阅读期待。因此,培养他们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从阅读中学习表达,将成为他们提升阅读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从六年级学生学情出发,用六年级的一篇古文《东施效颦》作为突破口,结合古诗《陌上桑》节选,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比对,认识人物侧面描写,并在拓展文本《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泥人张》中感受人物侧面描写的作用,并进行仿写。教学内容:《东施效颦》《陌上桑》《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泥人张》教学目标:1. 通过比对阅读,认识人物侧面描写。2. 通过勾画批注、感情朗读,感受人物侧面描写的作用。3. 学会人物侧面描写,自己尝试运用。教学重难点:通过一组课文的学习,感受人物侧面描写的作用,学习并尝试运用侧面描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美好的事物总给人美妙的视觉享受,大家能说出哪些形容美女的词语呢?(闭月羞花、沉鱼落雁、貌若天仙……)2.中国古代有四大美女,你们知道是谁吗?(貂蝉、杨玉环、西施、王昭君、)她们对应的分别是(闭月、羞花、沉鱼、落雁)?3.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篇与西施有关的古文。(设计意图:积累词汇与文学常识,“闭月羞花、沉鱼落雁”这几个词语本身也是一种侧面描写,可以为教学做铺垫,同时自然引出古文的学习。)1二、认识对人物外貌的侧面描写。1. 请大家自由读古文《东施效颦》,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 小组合作理解古文,学习要求:结合注释,说说每句话的意思。3. 逐句汇报古文意思,其他同学认真听,有不同意见及时提出。4. 你认为东施是个怎样的人?通过朗读表达你的感受。“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契妻子而去之走。”5. 通过这样的一句话,你能想象一下东施当时的样子吗?小结:作者没有直接写出东施的样子,却通过其他人物的反应,让每个读者心中都出现了一个奇丑无比的东施,这种写法就叫做“侧面描写”。而大家刚才对自己心目中东施的描述,则是“正面描写”。(设计意图:侧面描写留给人无尽的想象,让学生发挥想象去描述东施的样子,就是让学生感受人物侧面描写的作用。)6. 咱们再来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