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流传很广的一句话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如果输入系统的是垃圾,输出的也必然是垃圾。由此可见,数据对 ERP 系统的重要性。数据如人体的血液,是系统运行的支撑和前提,基础数据则是系统信息的根源,由此构筑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可以说,造成项目延期,系统不能顺利切换,或系统用不起来,八成是因为基础数据不准确。 一、 什么是基础数据 ERP 系统的基础数据量大面广,从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类,如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显性数据和隐性数据,主数据和辅助数据。静态数据是不随时间或其它数据变化而变化的数据,是企业公用的数据,同时又是动态数据的基础。静态数据包括系统设置所用到的数据和系统运行实际业务所用到的数据,具体有会计科目、各种比率参数、库位和物料主文件、BOM 表、供应商主文件、客户主文件、账号及银行主文件等。动态数据是每笔具体业务发生时产生的数据,它随时间点不同而变动。动态数据按照时点来分,又可以分为期初数据和日常数据。期初数据包括系统上线切换时点的总账余额、车间在制品余额、库存余额、未结三大订单(CO、PO、MO)。 从另一角度来说,物料主文件、BOM、供应商/客户信息、会计科目等属于显性数据,而系统配置的各种参数则是隐性数据,这些数据在业务中虽不可见,但却能影响到系统运算的结果。对另一种划分方式而言,显性数据如物料主文件、BOM、供应商/客户信息、会计科目又被称为主数据,而会计期间、货币和汇率、银行主文件、工厂日历、付款方式、计量单位、结算方式、凭证类型等数据称之为辅助数据。 ERP 系统就是根据这些基础数据,按照内部逻辑经过运算形成各种报告报表,供人来掌握经营生产状况,从而进行分析和决策的。 二、 如何整理基础数据 基础数据整理是实施过程头绪最多、工作量最大、耗时最长、涉及面最广、最容易出错的部分,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 1、成立数据小组,确定工作进度。 艰苦细致的工作要有踏实能干的团队担当,严密的计划和合理的组织是完成这项艰巨工作保证。数据小组成员从各个部门的业务人员中抽调,由项目经理或指定的专人负责数据小组的全面领导工作。数据小组的职责是分析数据准备的范围,建立 ERP 编码体系,组织必要的培训,制作数据搜集表格模板,监督数据收集质量,并负责数据的最终导入和使用。在工作执行上,数据小组要根据 ERP项目的实施进度,制定基础数据整理的时间表,安排好小组成员的分工,并定期召开小组会议,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