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①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注:①长:做首领。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子无敢食我也:(2)兽见之皆走:..(3)吾为子先行:(4)故遂与之行:..2.翻译下列句子(1)天帝使我长百兽(2)子以我为不信3.根据故事内容给题目写出相应的成语。4.请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郑人买履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1)“何不试之以足?”(2)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1)而置之其坐通(2)反归取之通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先自度其足何不试之以足 B.宁信度无自信也....C.郑人有且置履者遂不得履 D.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3.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1)反归取之()(2)何不试之以足()(3)至之市而忘操之()()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用括号补出省略的内容。5.为什么这位郑人会“宁可相信尺码而不愿相信自己的脚” ?列子学射①列子 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问:“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②“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 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故圣人不查存亡,而察其所以然。”①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子:写在姓氏后,对人的尊称。②守而勿失:记住他,不要忘记。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请于关尹子()(2)又以报关尹子()..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兔走触株()(2)因释其耒而守株()..(3)冀复得兔()(4)而身为宋国笑()..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宋人为什么不会再得到兔子?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