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七年级历史重点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 1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材料二: (1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出自战国时期什么人之口?是什么意思?其中“孝公”是谁? 答:出自商鞅之口;意思是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孝公”是秦孝公 (2 )他曾在历史上有过什么作为?这一作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作为:于公元前 3 5 6 年在秦孝公支持下进行变法。 主要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奖励军功;建立县制。 (3 )这一作为有何影响? 答: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4 )此人的主张是什么?这一理论属于哪家学派?代表哪个阶级? 答:他主张不因循守旧,实行变法。这一理论属于法家,代表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5 )此人的变法是在什么时期的哪个诸侯国进行的? 答: 战国时期 ; 秦国 (6 )这次变法中对当代行政管理制度也有重要影响的是哪一条? 答:建立县制 (7 )这次变法实施奖励农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答:增强国力 (8 )如果你是当时的新兴地主,你会对法令中的哪些措施表示欢迎?理由是什么? 答:①承认土地私有,保证地主对土地的占有,确保了地主的利益;②建立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的统治安定。 (9 ) 材料二是描绘了什么场景?请说说: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是当时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场景:商鞅舌战守旧群臣。变化: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我国封建社会形成。 (1 0 )这一理论对我国现在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答: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也应该根据现实的需要及时改变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地方,坚持改革的方针不动摇。 (1 1 )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次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答: 变法成功的原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有效的办法;敢于同旧势力斗争;国君的支持和百姓的欢迎。(答出三点即可) 2 .阅读下列材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通悦)乎?”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 )该材料是谁说的?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 答:是孔子说的,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