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地理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第Ⅰ卷一、选择题(2×25=50 分)1.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区域都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B.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C.区域都有一定明确的界线 D.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进展有深刻的影响2.对山西省成为我国重要煤炭能源基地的条件,正确描述的是( )A.煤炭资源丰富,但开采条件一般 B.我国经济进展需求日增,市场宽阔C.地处我国西北地区,交通条件较差 D.煤炭资源开发资金充足,技术先进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进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进展水平、进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据此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回答 3-4 题。 3.有关这两个区域农业生产活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长江三角洲属于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B.松嫩平原进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C.长江三角洲的作物熟制以两年三熟为主,松嫩平原则一年一熟D.长江三角洲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比较适宜进展畜牧业4.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进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B.当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时,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C.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D.在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的今日,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超过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供应地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 5-6 题。5.图中湖泊的最大水量一般出现在( ) A.冬季 B.秋季 C.春季 D.夏季6.现阶段,图中绿洲退化现象严重。对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下列推测最不可能成立的是( ) A.人口增长迅速 B.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 C.加大对水源地的生态保护,河流径流量开始增大D.为争取区域内粮食自给,在河流上游地区开荒种地,进展粮食生产我国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 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据此,回答 7-8 题: 7.“三北”防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