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五感训练,让习作指导从技巧走向内容

五感训练,让习作指导从技巧走向内容_第1页
1/6
五感训练,让习作指导从技巧走向内容_第2页
2/6
五感训练,让习作指导从技巧走向内容_第3页
3/6
五感训练,让习作指导从技巧走向内容作者:官正华来源:《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育》2015 年第 09 期一、现象:我们的作文教学怎么了2015 年 5 月,温州市瓯海区举行了作文教学大赛,14 节参赛课呈现了当下一线教师对作文教学的部分思考和困惑。笔者作为评委参与了赛课的全过程,发现一个极其有趣的现象,每节课都涉及到了习作点评,不管是低段学生还是高段学生,站起来点评同学作文的优劣时,表达方式惊人的统一:“我觉得他写得特别好,因为他用上了比喻句。”“我觉得人物外貌的顺序写得很清楚。”“他这里用了心理描写的写法,很生动。”学生的点评好像都在点子上,又感觉有点儿不对劲。隐隐不安牵引着笔者重点关注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回答之间的联系,很快发现了其中的逻辑关系:三节人教版二下第五组《写熟悉的动物》作文指导课着重进行写作顺序的指导:先写外形(耳朵、眼睛、鼻子、嘴巴),再写身体和四肢,最后写尾巴;三节人教版五下第七组《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作文指导课分别指导了人物特点要写出鲜明特点;两节人教版四下第六组《走进乡村》作文指导课重点进行了观察顺序的指导。统观作文赛课,多数参赛团队把作文指导的重点放在了写作技巧上,从而作文的评价也拘泥于作文的技巧。其实我们平时训练也是如此,时间长了,学生熟悉了教师的作文教学套路,当老师问“这篇作文好在哪里”时,那些烂熟于心的评价语成为一种条件反射,自然而然地脱口而出。于是,笔者回到自己任教的班级,随机抽查学生:“如何写好一个人物?”孩子答:“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再问:“如何写好一篇游记?”孩子应声答:“要按照方位顺序来写。”学生如是回答,听者冷汗淋淋。看似我们的作文指导已经深入学生骨髓了,里面埋藏着的信息却在告诉笔者:我们的作文教学已经机械化、模式化了。多数学生对作文的技巧了如指掌,可是真正需要他们提笔写作,有多少孩子能写出语通句顺、表达准确的文章?我们的作文教学怎么了?二、思考:孩子们写作的困难点在哪里笔者试图透过现象看本质:既然多数学生能够掌握写好作文的技巧,为什么不能写出好作文?问题出在哪儿?这样空想很难得到答案,我们可以打个比方,如果把写一篇作文当作是做一道菜,如何能够做出一道美味可口的菜肴?当然厨师需要知道烧制这道菜的技巧:放几克油、小火还是大火、烧到几成熟、佐料要放多少……这样就能烧出美味佳肴吗?我们忘记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食材,厨师...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五感训练,让习作指导从技巧走向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