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完善产业链条 做大绿色产业 关于寿光市蔬菜产业发展的考察报告 3月11日到14日,市政协组织农发局、果树局、科技局和政研室的相关人员,到山东省寿光市对果蔬产业发展进行了考察,所见所闻,发人深省。寿光市是一个人口与庄河相当,陆域面积只有庄河二分之一的县级市,目前全市的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80万亩,冬暖式蔬菜大棚达到40万个。拥有由25家企业投建的、有86处高标准蔬菜园、占地6万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形成了万亩胡萝卜、万亩韭菜、万亩芹菜等十几个连片的蔬菜生产基地,全市涌现出了“中国韭菜第一乡”、“中国胡萝卜第一镇”、“中国香瓜第一镇”等专业镇村 587个,蔬菜产业成为寿光最具竞争力和特色的支柱产业,仅蔬菜一项,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多元。2011年地方财政收入 41.6亿元中,有20%是由蔬菜产业拉动二、三产业贡献的。 一、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是抓市场体系建设。1、构筑核心。投资 20多亿元,建设了占地3000多亩的全国最大农产品物流园,一期工程设有果蔬交易区、蔬菜电子商务交易区、农资交易区、农产品加工区、物流配送区和信息服务中心六大功能区,年交易额可达到600亿元。2、扩展体系。配套建设了“十大蔬菜专业市场”,开通了寿光至北京、哈尔滨、湛江三条“绿色通道”和面向国际市场的海上“蓝色通道”及网上通道,形成了市、乡、村、户关联,内外相通的蔬菜 2 市场网络。特别是创建了全国第一家蔬菜网上交易市场,年交易额 216亿元。3、培育龙头。扶持壮大了天成食品、赛维科技等重点农业龙头加工企业,拓展了市场销售空间。4、举办国际化蔬菜博览会。从 2000年开始连续举办了十二届中国(寿光)蔬菜科技博览会,共有 80多个国家、地区和 30多个省、区、市的领导、客商参会,参会总人数累计 1200多万人。签订合资、合作、独资项目协议、合同 1000多个。 二是抓标准化体系建设。1、健全监管体系。成立了市长任组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下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标准化生产的总体规划。制定了《寿光市农业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汇编》和《寿光市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实用手册》,明确了种苗培育、施肥用药、田间管理、储藏加工和销售等监督标准。2、健全生产体系。建设了以洛城农发、燎原果菜、三元朱、欧亚特等企业为主体的 20多处规模大、市场竞争力强的生产示范基地。建立健全蔬菜生产记录档案,对全市 14万户蔬菜种植户、40万个蔬菜大棚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