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十二形 第一节 龙形 一、龙形说明 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奇动物。传说龙身很长,能直能屈,能伸能缩,能大能小,有的还善于变化。头上有一对似鹿角之物称龙角,虎目猪吻称龙目龙口,鼻翼两侧有曲直的长须称龙须,身上有鳞称龙鳞,龙有四脚,似鹰爪似虎掌,刚劲有力,舞动吓人称龙爪,龙有尾,能摆动称龙尾。传说龙是司雨之神,所以古时候各地都有大大小小的龙王庙,于是就有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龙王或龙神。它们享受着人间的香火供奉。人们乞求龙王爷普降甘霖,造福一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每年的正月十五耍龙灯,五月初五端午节时要赛龙舟,来赞颂龙的神奇和伟大。 在封建社会中,龙更是权利的象征。皇帝自称"真龙天子",所以要戴龙帽, 穿龙袍,坐龙椅,睡龙床。大殿内的屋顶上要雕着龙,柱子上要盘着龙,横梁上要画着龙,殿外的屋脊上要坐着龙,台阶、桥栏、水缸、轿子等等无处不见龙。北京 北海公园内有一座九龙壁,壁上雕刻着 9 条不同颜色姿态各异的龙。它们张牙舞爪、昂首摆尾、腾云驾雾,双龙戏珠,真是活灵活现、形态动人,叹为观止,令人无限遐想与神驰。这座九龙壁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我国人民的无价瑰 宝。 总之,龙的传说太多了,传了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一传就是几千年,直到现在,它仍然深刻在我们的心灵中。我们赞佩龙,我们喜欢龙,我们歌颂龙。所以形意拳老前辈在创编十二形时以龙为首,第一形就是龙形。 其实龙是不存在的,龙形是凭借着人民印象中的龙的样子和动作创编的。龙能张牙舞爪,于是龙形中就编有"游龙探爪",练时要刚劲有力;龙能盘绕屈伸,于是龙形中就编有"金龙盘柱",练时身体要柔韧,双手要屈伸自如;龙能兴云布雨,于是龙形中就编有"二龙出水",练功时要双拳从颏下穿出,仿佛龙在吐水; 龙能摆尾,于是龙形中就编有"乌龙摆尾",练时要刚柔相济,抖出爆炸力;龙能升天能人海,于是龙形中就有"贽龙升天"和"懒龙卧道",练习"蛰龙升天" 时要双足蹬力,全身节节贯通,抬头仰视,腾身而起,蹿得越高越好,练习"懒龙卧道"时要双膝交叉,俯身而伏,11/1 得越低越好,要练出龙的"搜骨之能"。总之,练习龙形,一定要神发于目、威显于爪、力起于足、劲源于腰,在纵落起伏中周身关节节节贯通,刚柔相济中六合归一、形神一气。动作要矫健,腰身要柔靱, 起落要迅捷,伸缩要自如,这才是"龙有搜骨之能"。 二、龙形基本套路 (一)动作名称 1.起势 2.懒龙卧道 3.蛰龙升天 4.苍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