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排列错乱句子 一、明确“几种顺序”: 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列错乱的句子。 2、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错乱的句子。 3、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排列错乱的句子。 4、按空间推移(地点的转移)的顺序排列错乱的句子。(所谓空间推移,就是由地点的转移,表达出不同的内容。) 二、讲清方法、步骤: 我们在排列时,应仔细分析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常见的错乱句子,往往叙述了一件完整的事,或者活动的具体过程。因此,多读、读明白和找到有关表示顺序的词,就成为了完成排列错乱句子的两个重要“法宝”。 1、四读: 一读,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二读,在读懂每句话意思的基础上,了解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三读,边读边想这段话先写的是什么,接着写的是什么,最后写的是什么,弄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并可以找到相应的表示顺序的词。 四读,按照重新排列好的顺序,再完整地读一遍,进行检查和订正。 2、有关表示顺序的词: (1)表示时间概念的词语,如:早晨、上午、中午、下午等词。 (2)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如: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词。 (3)表示先整体后部分或先总述后分述的词语。如:整个白塔、塔基、塔身、塔顶„„ (4)表示地点转移的词语,如:顺着大门来到荷花池旁、沿着荷花池不知不觉来到了白塔下、登上了白塔„„ 三、几种形式的练习题: ()他想,这是谁丢的,真不讲卫生。 ()他看见地上有一团白白的东西。 ()忽然,他看见有几个小同学在打扫操场,争做好事。 ()下课了,张良在操场上玩。 ()他连忙回头,不好意思地拾起刚才看到的那一团白纸。 ()想着,他就若无其事地走开了。 ()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团废纸。 我们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列排列为4、2、6、1、7、5、3。 ()华罗庚教授是一位自学成才的著名的数学家。 ()20岁那年,他得了伤寒病,一躺就是半年,病好后,一条腿残疾,但他毫不泄气,继续向科学城堡进攻。 ()他14岁开始自学数学,每天坚持自学10小时,从不间断。 ()1932年,22岁的华罗庚应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的邀请,到清华大学工作。 ()从19岁起,华罗庚开始写数学论文。 ()在清华期间,他看了更多的数学书,并开始学习外文。由于他肯下苦功,进步很快,25岁时,华罗庚就成了著名的数学家。 正确的排列应是:1、4、2、5、3、6。 ()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 ()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