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巧用“套话”答题 阅读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表现技巧的鉴赏, 最后的复习阶段,要掌握一些文章学知识,以及回答问题时常用的套路,即使用正确的套话,再添加一些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正确答案就出来了。 注意散文的开头结尾 散文的构思多由“实”到“虚”,而开头常见的几种模式是:一是欲扬先抑;二是先言他事他物,由此引入;三是对比、映衬开端。这几种开头都是巧妙地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有时还具有增添情趣、引起读者兴趣的作用。 问题常设置为“文章开头这样写(安排)有什么作用?”答题基本可分 3 步进行:首先说明这是一种什么手法,然后指出这种表现手法的一般作用,最后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当然也有不少文章开头就亮出观点,统摄全篇;也有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散文的结尾。有的照应文题,有的呼应开头,有的点明主旨而深化中心,即所谓的“卒章显志”。除了注意开头与结尾的方式方法外,在行文段落上,还要审视承上启下(或启下)的过渡句、段的作用,特别要注意文章关节处所具有的引发议论、揭示主旨的作用。 注意散文的修辞手法 现代文阅读经常涉及到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对比、引用、反复等,命题者常常结合重要句子的理解对其进行考查。 比喻。如 2005 年全国卷 B《春天的梦》第 16 题:“春风吹开了故都的城门,也廓清了我心灵上的迷雾。”结合上下文,说说它在文中的含义。答出这句话的含义,要结合上下文,透过喻体,审视本义。 拟人。如天津卷《看树》第 18 题:请赏析“风是最美的问候,把那些曾在往事中褶皱的情感抚摸得平平展展”这句话。这是一个兼用拟人、比喻的句子。结合具体内容,把往事中不愉快的情感说成是“褶皱”,这是比喻;将风的吹拂说成“抚摸”,这是将风拟人化,从而将抽象的情感用具体的形象表达出来,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作者抛开往日的烦恼后平和的心境。 对比和衬托。对比、衬托实际上是作者采用曲笔的方式来含蓄、深刻地表现思想情感。 对比。比如 2004 年江苏卷《草堂•诗魂》的第 20 题: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结合全文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前一问从表现手法处设问,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些对比可以通过划分层次来明确,共有两大方面 6 处具体对比。全篇都使用对比,必定和文章的主旨关联,因而好处可表述为: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使文章的内涵更加丰富,内容更加集中。 衬托。05 年广东卷《壶口的黄河》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