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文档资源★★★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一大批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开始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历程根据国际产业转移和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一般理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应该顺应产业梯度转移的趋势,主要面对开展层次更低的开展中国家和地区。然而,实际情况是,中国企业不仅开展这种顺向的对外投资,而且还大规模地开展对兴旺国家的逆向投资。后起的中国企业为什么要逆势而为呢?又如何从理论上逻辑一致地解释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行为并对蓬勃兴起的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提供指导呢?这已成为理论界和实际部门共同面对的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一、中国企业对兴旺国家逆向投资的兴起 据联合国贸易与开展会议〔UNCTAD〕发布的?2024 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截止到2024 年,中国已经有 2000 家跨国公司母公司,其海外分支机构数量到达 215 000 家。据UNCTAD 测算,截止到 2024 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总存量为 388.25 亿美元。另据商务部和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24 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为 55 亿美元,2024 年到达 69.2 亿美元。 近年来,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许多行业领先企业开始将目光瞄准兴旺国家市场,实行海外投资建厂、跨国并购、设立海外研发机构等方式开展跨国经营,虽然短期绩效参差不齐,但其战略意图却显露无遗。这些企业包括海尔、联想、华为、 TCL、中兴、海信、万向、华立、格兰仕、长虹、创维、远大、上海电气等。本文先选取海尔、联想、TCL 三家典型企业,对其逆向投资进程展开分析,以为后续的理论分析提供根底。 海尔的国际化实行的是“先难后易〞的策略。所谓“先难后易〞即是首先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兴旺国家建立信誉,创出海尔国际化品牌,然后再以高屋建瓴之势占领开展中国家市场。1990 年,海尔率先打入美国市场。经过几年开拓,海尔品牌已在美国赢得很好的声誉。到 1998 年,在美国销售的 184 升以下的冰箱中,有 20%来自中国海尔。海尔进入美国市场实行的是“出口--联合设计--设立贸易公司--当地生产〞的方式,坚持“先有市场,再建工厂〞的原那么。当海尔对美国市场的冰箱出口到达每年 50 万台时,海尔决定在美国当地建厂生产。1999 年 4 月 30 日,海尔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建立了美国海尔工业园,年生产能力 50 万台。海尔不仅把生产基地设在美国,而且还开始在美国实施集设计、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外乡化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