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中小学老师信息素养的培育信息教育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靠开设一门课程或简单地学一点计算机知识就可以的完成的。学生的信息素养应该是在一个有良好的信息教育环境中逐渐铸成的。信息教育的内容也应该整合到各门基础课程中。老师在基础教育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们的任务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在传授知识的进程中,将他们的思想、观念、文化、修养等也一并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全面地进展。培育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途径来自学校教育,来自校园氛围的熏陶。每个老师都有信息教育的义务和责任。计算机基础教育仅是信息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各门课程的老师本身的信息素养都应该首先得到培育与提高。目前,我国中小学老师本身的信息素养还十分落后。据我省初步调查统计,只有少数中学老师常常使用计算机,而这其中的绝大多数还是从事计算机教学的老师。其它专业的老师中能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寥若晨星。显然,这样的状况十分不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育。身教重于言传。老师信息素养的培育与提高并不是去背诵一些知识或原理,然后传授给学生。假如仅是如此,老师本身的信息素养得不到提高,信息教育的目标也必将落空。信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能适应未来的信息社会,在信息社会的王国中自由驰骋。基础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要让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就能充分领略信息的巨大作用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让学生初步理解信息的含义及表现形式,掌握一些常用的信息运用的能力,认识参加信息社会的态度。要做到这些,合格的老师应该具备以下几点能力:1) 对信息与信息社会要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并且有正确的参加信息社会的态度,对信息犯罪与相关法律有一个初步了解。2) 具有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是最基本的能力,当然也是最基本的信息素养之一。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每个老师必须至少能利用计算机进行必要的文字处理与数据处理工作。数学课(理科)的老师最好能掌握一门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以便能将数学与计算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启蒙阶段就能得到比较好的、全面的熏陶。3) 具有使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能力。使用计算机进行教学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已经证明这一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尤其是使一些难以在课堂上实现的教学内容得以生动地展现。二是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软件进行教学。优秀的 CAI 软件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