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中学八年级历史双休练习题 第 6 课一、选择题1.(·山东泰安·20)“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土地潜力无穷尽,亩产多少在人为” 等口号应产生于( )A.20 世纪 50 年代中后期 B.20 世纪 70 年代 C.20 世纪 80 年代 D.20 世纪90 年代2.(·安徽省·7)图 2 中人口死亡率最高点与自然增长率最低点出现的重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毕 B.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C.国民经济的调整 D.文化大革命爆发3.(·山东荷泽·10) “中共八大”、“国民经济的调整”、“文化大革命”共同反应出的时代主题是( )A.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B.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C.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山东济宁六三制·15)表格数据能形象直观地反应经济发展概况。下列事件与右表数据变化无关的是( )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土地改革C.第一种五年计划D.三大改造5.(·江苏扬州·12)1956 年,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是( )A.开展土地改革 B.召开八大并制定对的的方针 C.发动“大跃进”运动 D.发感人民公社化运动6.(·湖北荆州·11)1961 年,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经济工作会议,对国民经济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这一事件产生的历史背景是( )A.全面完毕一五计划 B.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C.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 D. 支援抗美援朝战争7.(·江苏盐城·8)右图为我国某一时期规划额五年钢产量生产指标示意图。图中计划指标剧增额重要原因是( )A.三大改造的实行 B.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C.国有企业的改革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实立8.(·湖北随州·12)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农业政策进行多次调整,其中较经典的有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获得了两种截然不一样的效果,对此分析错误的是( )A.前者实行土地集体公有制,后者实行土地农民私有制B.前者损害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后者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前者违反了客观经济规律,后者遵照了客观经济规律 D.前者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后者有理利于生产力的发展9.(·山东滨州·14)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斯德哥尔摩的演讲中说:“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由于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这里的“公共食堂”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