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与配合 一、 互换性的概念及在机械制造中的作用 1 .互换性的意义 互换性是广泛用于机械制造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重要原则,遵守互换性原则能取得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机械制造业中,零件的互换性是指在同一规格的一批零、部件中,可以不经选择、修配或调整,任取一件都能装配在机器上,并能达到规定的使用性能要求,零、部件具有这种性能称为互换性。能够保证产品具有互换性的生产,称为遵守互换性原则的生产。 2 .互换性的分类 互换性按互换程度可分为完全互换和不完全互换。 完全互换是指一批零、部件装配前不经选择,装配时也不需修配和调整,装配后即可满足预定的使用要求。如螺栓、圆柱销等标准件的装配都属于此类情况。 当装配精度要求很高时,若采用完全互换性将使零件的尺寸公差很小,加工困难,成本很高,甚至无法加工,可将其制造公差适当放大,以便于加工。在完工后,再用量仪将零件按实际尺寸大小分组,按组进行装配。这样,既能保证装配精度与使用要求,又降低成本。此时,仅是组内零件可以互换,组与组之间不可互换,因此叫不完全互换。 不完全互换只限于部件或机构在制造厂内装配时使用。对厂外协作,则往往要求完全互换。究竟采用哪种方式为宜,要由产品精度、产品复杂程度、生产规模及技术水平等一系列因素决定。一般大量生产和成批生产大都采用完全互换法生产。精度要求很高的如轴承工业,常采用分组装配,即不完全互换法生产。而小批和单件生产,如矿山、冶金等重型机器业则常采用修配法或调整法生产。 在我们电器制造业,一般都采用互换法生产,而对于少数要求特别高,制造上有困难的零件,也有使用修配法的,如在装配前对零件进行整形。当然,在产品试制时,免不了要使用修配法和调整法。 二、 零件的加工误差与公差 1 加工误差 工件加工时,由于工艺系统误差和其他原因,工件不可能做得绝对正确,总有误差存在。只要误差的大小不影响机器的使用性能,可以允许存在一定的误差。 加工误差可分为以下几种: 1) 尺寸误差 指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尺寸和理想尺寸之差,如直径误差、孔距误差等。 2) 形状误差 指加工后零件的实际表面和理想表面之间,在形状上的偏离程度,如圆度、直线度误差等。 3) 位置误差 指加工后的表面、轴线或对称平面之间的实际位置与理想位置的偏离程度,如两圆柱面间的同轴度误差。 4) 表面粗糙度 指加工后工件表面上所留下的具有较小间距和微小峰谷的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