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一年级孩子阅读兴趣的策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就在于阅读。不重视长期的、大量的阅读积累是无法学好语文的。科学研究也表明,孩子的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总阅读量的四五倍,才有可能形成语文能力;一个人拥有的词汇量和他的智商成正比。大量阅读是提高孩子语文能力,发展孩子智力的重要途径。有些教师会认为,一年级学生以识字为主,离大量阅读还早着呢!这种观点是极端落后的。如果语文教师不在低年级开始让孩子爱上阅读,不让他们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那么到三年级写作时就成了“无米之炊”。人人都知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是学生害怕写作文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阅读的兴趣呢?一、大力提高识字量,快速闯过识字关1、大力倡导环境识字要阅读,就要认识字。但是一年级的孩子刚刚进入学习阶段,除了极少部分家长重视早期教育的孩子认识了很多字以外,绝大部分的孩子都识字不多。因此,解决大量识字是培养阅读的前提。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语文,就是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借鉴这个经验,让孩子在生活中大量识字。从孩子进入校园的那天起,我就时时在让孩子学语文。我就在黑板上写着“孩子们,欢迎你们来到新家一(4)班。祝你们天天快乐,天天进步!”黑板周边还画上美丽的花草、气球和快乐的小孩子。那些可爱的小家伙一进入教室,就望着黑板笑,大家就纷纷念起来,会读的孩子带动不会读的孩子念,遇到都不会读的,我就告诉他们。一会儿,全部孩子都会读了。我又让他们观察教室,说说教室里有什么。我事先在教室里的各种物件上贴上“名字”。这样孩子们望着教室里的每一个角落和那些五颜六色的生字卡片大声地说出教室里有“电视机、生物角、图书角、金鱼、富贵竹”在开学的第一次家长会上,我也请家长跟我一样,在家里的物件上贴上名字。在家里、教室里经常进行这种环境识字,在老师和家长的推广下,孩子们去校园的每个角落、回家的路上、逛商场的时候、等候公共汽车的时候„„所到之处,都有字可学。2、关心身边人,从认名字开始孩子们刚刚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刚刚结识一群陌生的小朋友和老师,总有点不太习惯。我首先在黑板上写上自己的姓名,告诉他们我叫什么名字,教什么科目。我给每个孩子发一张小卡片,让他们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在同学中互相介绍,让同学们认识身边的同学。等到座位确定以后,老师将打印的学生姓名贴在每张桌子的角落,并且宣布,谁最快认识全班的名字就可以做班干部,孩子们兴趣可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