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民营企业改革调查汇报为进一步了解我县民营企业发展情况,县政协于2005年9月份组织了38名政协委员,邀请我县40个部门和单位共同参与,对全县民营企业发展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这次调研在我县2005年8月31日前登记注册的民营企业中选择了52户作为重点调研对象。调研组分别深入企业进行实地察看、上户填表、问卷调查、座谈研讨、征求意见,并于10月18日邀请政府主管领导、部分部门领导和民营企业主参加,召开了专题研讨会。综合调研情况和各方面的意见,形成了此调研报告。一、我县民营企业发展状况㈠、现有营企业概况:根据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提供的县私营企业名册反映:我县现有登记注册的民营企业458户,总注册资本55388万元。根据2005年8月25日县工商局私营企业月报表反映:我县现有注册资本100—500万元的私营企业79户,500—1000万元的17户,1000万元以上的4户;产品出口企业4户;外省来我县投资的企业42户;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科技型企业的3户;获优质产品等级的企业3户;获自营出口的企业2户。根据县国税局统计:2003年、2004年和2005年上半年我县民营企业上缴的增值税分别为4134.25万元、5227.98万元、5141.92万元。根据县地税局统计:2004年和2005年1—8月份我县民营企业上缴的地方税收分别为3654万元、5898万元。2003年和2004年我县民营经济在市全市县域经济考评中连续两年排列第二名。㈡、对我县民营企业发展现状的评价:1、县委、县政府对我县民营企业发展高度重视。近年来,把发展民营经济纳入“353”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之一,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支持民企发展,特别是在县财政可支配资金困难的情况下,近三年县财政已累计给民营企业兑现了各项奖励资金530万元,并挤出400万元投资创办了民营企业信用担保公司,为民企解决融资难问题。在《调查问卷》中:认为我县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较优惠的占23%,一般的第1页共11页占50.6%;认为政策措施已落实到位的占19.5%,部分落实到位的占65.5%;认为因党政重视原因才到来投资办企业的占35.6%。2、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本届县委、县府在2004、2005年多次发文整治经济发展环境,效果较显著,特别是政务环境、法治环境有了非常明显的好转。经济“110”在环境整治工作中发挥了有效作用,行政服务中心、私营经济城、工业园管理局、招商协作局、民营经济服务局等服务机构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服务。全县发展民营经济和工业生产的共识已基本形成,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表层问题已基本解决。《调查问卷》显示:认为经济发展环境良好和一般的96.6%,较差的只占3.4%;认为我县党政和全社会重视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氛围已形成或基本形成的占88.5%,未形成的只占11.5%;调查愿意继续加大投入发展壮大企业的原因分别为;成本低廉的占55.2%,税费优惠的占6.9%,公路交通越来越快捷的13.8%,党政讲诚信、兑现优惠政策的26.4%,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越来越好的占32.2%。3、民营企业总量有增加,质量有好转,对财政贡献有较大增长。2003年8月县政协工商经济活动小组曾对我县民营企业发展情况作过一次调查,当时统计至2003年7月底止,我县注册的民营企业是254户,总注册资本是31851.6万元,2003年1月至7月交税金是1862万元,现仅通过两年时间,全县注册的民营企业增加了284户(增长111.8%),注册资本增长了25355.36万元(增加79.6%)。今年上半年民营企业上交的税金比2003年同期净增6943.07万元(增长372.88%)。4、民营企业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企业发展出现了新特点。以资源为依托,民营资本投资兴建的小水电和石材加工企业遍地开花。整合钨资源上大项目,吸引大型国有企业资本的投入。以城镇建设为载体,促进了我县民营建筑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带动了建材业的发展。解放思想,招商引资,打破国有资本对公益事业和市政工程的垄断经营局面,吸引了大量的民营资本投入我县教育、医疗、药品经营等公益事业领域和城镇建设、市政工程建设领域。工业园区建设,催生了一批第2页共11页新的民营企业,也为万顺特艺等老民营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创造了发展条件。“国退民进”不仅促进了国有、集体企业的改制工作,还裂变出了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