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内科学 序号 专业班级 07五年临床1、2班 授课教师 王烨 职称 类型 讲授 学时 2 授课题目 (章节) 第八章 肠结核与结核性腹膜炎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两病的病理分型(病理特点)。 2、熟悉两种疾病的发病机制。 3、掌握肠结核和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和防治原则。 教学重点 与难点 重点:肠结核和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和防治原则。 难点:两种疾病的发病机制。 教学方法 与手段 讲授法、启发式、提问、多媒体 使用教材 及参考书 侯 恒 内科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6 雷 寒 内科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6 叶任高 内科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6 教 案 续 页 教 学 内 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第八章 肠结核与结核性腹膜炎 肠结核概述 肠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肠道慢性特异性感染。 以腹痛、排便异常、腹部包块和全身中毒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 多见于中青年,女性稍多于男性。 病因和发病机制 肠结核主要由人型结核分枝杆菌引起,少数为牛型结核分枝杆菌所致。 感染途径: 1、经口感染 2、血行播散 3、直接蔓延(腹腔内结核灶) 发病机制: 结核杆菌感染肠道后是否发生肠结核取决于人体与结核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 只有当感染的结核杆菌较多、毒力较强、人体免疫功能低下和肠道局部防御能力削弱时才会发病。 回盲部是肠结核的好发部位,原因如下: 1、含结核分枝杆菌的肠道内容物在回盲部停留时间较长,增加了肠黏膜的感染机会。 2、回盲部淋巴结组织丰富,而结核分枝杆菌易侵犯淋巴组织。 病 理 肠结核主要位于回盲部,其他部位依次为升结肠、空肠、横结肠、降结肠、阑尾、十二指肠和乙状结肠等处,少数见于 直肠。回盲部结核约占60%~80%。 病理变化取决于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力与过敏反应的程度。 病理分型 1、溃疡型肠结核 肠壁的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滤泡充血、水肿,进一步发展为干酪样坏死,随后形成溃疡,深浅不一,深者可达肌层和浆膜层,边缘不规则。 2、增生型肠结核 病变多局限在盲肠,以结核肉芽肿和纤维组织增生为主,肠壁局限性增厚与变硬,肠腔狭窄。 3、溃疡增生型肠结核 前两者的混合型。 临床表现 多见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 1、腹痛:多位于右下腹,为隐痛或钝痛。并发肠梗阻时呈阵发性绞痛,伴腹胀、肠鸣音亢进、肠型与蠕动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