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规划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的13个《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国家院感质控中心指定并推行的《清洁的手,呵护健康(2015-2018年)》和《阻断院感注射传播,让注射更安全(2015-2018年)》等专项工作指导方案,结合我院实际,医院感染管理部特制定2016—2020年的“十三五”发展规划。一、目标任务1、总体目标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多渠道提高院感专兼职人员技术水平,搭建全院医务人员充分认识院感,提高感控意识和行动的平台,积极、自觉参与感控工作,增强社会责任感。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将感控工作转向精细化的管理运行模式,用数据说话,重点指标控制,重点部门、人员风险控制,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联席机制,提高工作效率,使我院的感控工作向着法制化、规范化、精细化的方向迈进。通过监测实施相关防控措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侵袭性因素,最大限度保证患者及医护人员等的健康,到2020年感染管理控制指标达到以下标准:1、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监测率100%;2、医院感染发病率≤8%;3、医院感染漏报率≤20%;4、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知晓率达100%,手卫生依从性≥80%,洗手方法正确率≥80%。5、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0.5%;6、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7、安全注射执行率100%;8、标准预防使用率100%;9、医疗废弃物处置规范化;10、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参训率率达90%,考核合格率100%;11、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时,无漏报、迟报、错报;12、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符合《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的要求。2、具体目标(1)健全感控主体及体系:按照二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要求,逐步完善科学合理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建立一支包括由临床医学、护理、流行病学、检验学等不同专业人员组成的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队伍,感控主体从以护理人员为主体转变为医、护、技并重,真正实现“全员感控”,感控体系上应从以院感科职能部门为主转变为三级感控组织联动,从决1策-服务协调指导监督-落实。做到不折不扣的执行,临床一线科室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尤其重要。(2)贯穿培训演练工作:随着住院病人数量上升,医务人员的各种医疗、护理、院感、医保等培训任务将更加繁重,我们将结合共性和个性,计划和弹性合理安排各项培训工作,使临床真正学会他们需要的,补充还需要强化的内容,重视过程,聚焦结果,持续改进。(3)感控工作信息化:新形势下医院感染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必将是引入医院感染实时监测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时监控与有效防控医院感染风险。使目标性监测具体、更全面;重点科室、重点环节、重点人群的院感防控工作实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各种报卡的信息化管理流程更规范;用数据说话,使各种统计、分析、反馈更科学、准确和及时。(4)转变观念,服务临床:坚持一切为临床服务的理念,明确自己的职能定位,提升院感专兼职人员专业素养,有效借助医院感染实时监测平台,准确、及时地帮助、指导、查漏补缺,控制好各项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指标,减少院感不良事件、避免暴发性院感事件的发生,减少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三、主要任务1、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建设(1)随着医院临床科室的增加、重点科室如ICU、新生儿科、手术室、等以及如血透等新技术、新项目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将进一步扩大,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组织须及时更新并投入工作。医院感染管理科根据国家、省、市县卫生计生委等上级部门相关文件指示,制定我院感控工作计划。(2)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的13项医院感染质控指标、国家院感质控中心制定并推行的2个专项工作指导方案,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确定感控工作的方向和重点工作,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并在诊疗工作中推广落实。2、加快信息化建设,提升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引入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软件,通过信息化手段,结合13项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进一步规范监测工作,逐步建立医院感染基线数据,以实时反馈、月运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