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树》实录稿之一张老师是我们组唯一的一位已评了小中高的老师,又是市教坛中坚,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次的课,从试教开始,我可谓是全程跟踪学习,我觉得这是一节真实的阅读课。欣赏完这节课,我收获不少,所以想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理解和感受。 整体而言,张老师这一课的教学,围绕着“给予”的话题,展开了一系列极有价值的研读活动。 导入部分 以“圣诞节你最快乐的是什么”这个话题导入,从儿童生活世界入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回味生活的欢乐,再次感受节日生活的美,身心获得愉悦,在愉悦中拉近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习的兴趣,从而引出课题:给予树。这种形式的导入,一来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了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同时,话题所体现出来的也正是这篇课文要带给读者的。 字词教学 中年级字词教学仍是重点,特别是第一课时.字词教学不但关系到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学扎实,而且也是深化理解文本主题的基础.在这节课上,春宵老师对字词的教学可谓独具匠心.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她分四组出示词语,读后有针对性地理解意思,最后选一组词说优秀说课文的内容,在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又巩固了词语的意思,并能灵活运用.字形教学也相当重视,三年级孩子已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所以在字形教学时是让学生自主识字,针对学生难写的字说说后当堂书写,效率非常高. 片段一 学生读课题质疑,老师将其整理成两个问题:引发探究的欲望,在个性化建构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梳理,凸现共性的认识,整合出有价值的、统领全课的问题,1、“给予”是什么意思?2、“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让学生带着问题、明确要求去读书,“字字入目,句句铭心”。通过自读,直奔课文中心句,同时根据中年级段特点,指导学生朗读,不仅仅读正确,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从读的情感中透出对词语的理解,感受到语言所蕴含的美。课堂中老师就引导学生通过研读课文来解决这两个问题,主线非常清楚。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老师让学生认真读,反复读,直到有一个词语跳出来,既培育学生对重点词句的敏感度,又对给予树获得整体的感性认识,初步了解给予树的含义。 片段二 挖掘“给予”的内涵,提升“给予”的价值。我以为这个环节也是一大亮点!在这节课中,张老师引导学生一步步地丰富并制造着“给予”的价值:在学生理解了“给予树”对金吉娅意味着给予别人是一种欢乐时,又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去感悟到:得到别人的给予也是一种欢乐.那个小女孩得到什么?她的心情与感受是怎样的?通过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