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经络与舌象形成的关系 舌尖多反映上焦心肺的病变;舌中部多反映中焦脾胃的病变;舌根部多反映下焦肾的病变;舌两侧多反映肝胆的病变。《伤寒指掌·察舌辨证法》:“舌尖属上脘,舌中属中脘,舌根属下脘”。临床观察:如心火上炎多出现舌尖红赤或破碎;肝胆气滞血瘀常见舌的两侧出紫色斑点或舌边青紫;脾胃运化失常,湿浊、痰饮、食滞停积中焦,多见舌中厚腻苔;久病及肾,肾精不足,可见舌根苔剥等。 望舌体 一、舌色 舌色,即舌体的颜色。一般分淡红、淡、白、红、绛、青、紫七种。 (一)淡红舌 1、舌象特征:舌体颜色淡红润泽、白中透红 2、临床意义:淡红舌为气血调和的征象,常见于正常人。 外感病初起,病情轻浅,尚未伤及气血及内脏时,舌色仍可保持正常。 舌色与肤色的形成原理相似,红为血之色,明润如帛为胃气之华。淡红舌主要反映心气充足,胃气旺盛的生理状态。 (二)淡、白舌 1、舌象特征:舌色比正常舌色浅淡,白色偏多红色偏少,称为淡色。如舌色白,全无血色,则称为枯白舌。 2、临床意义:主气血两虚、阳虚 《舌鉴辨证》指出,淡白舌是“虚寒舌之本色”虚是指气血不足,舌部血脉充盈不足;寒是指阳气不足,不能温运血液上荣于舌;阳虚则内寒,经脉收引,使舌的血行减少,故见舌淡甚至枯白。 (三)红、绛舌 1、舌象特征:舌色较正常舌色红,呈鲜红色者,称为红舌;较红舌更深的或略带暗红色者,谓之绛舌。一般认为绛舌常为红舌进一步发展所致。舌红有时只局限于舌尖、舌两边或舌边尖部。 2、临床意义:主热证 红绛舌的形成主要有三方面因素:一是邪热亢盛,气血沸涌,舌部血络充盈而舌红;二是因热入营血,耗伤营阴,血液浓缩,血热充斥于舌而舌绛;三是可因阴虚水涸,虚火上炎于舌络而舌红。所以,舌色愈红,提示热势愈甚,故绛舌比红舌的病情深重。 舌色稍红或仅见舌边尖红,多提示外感表热证初起。 舌尖红赤破碎,多为心火上炎。舌两边红赤,多为肝经热盛。舌色红绛而有苔者,多由外感热病热盛期或内伤杂病,脏腑阳热偏盛所致,属实热证;舌色红绛而少苔或无苔者,提示胃、肾阴伤,多由热病后期阴液受损,或久病阴虚火旺,属虚热证。 舌上有出血点,在外感热病多为邪热迫妄行,行将吐衄、发斑;在内伤杂病往往是内脏出血的征兆。 (四)青、紫舌 1、舌象特征:全舌呈均匀青色或紫色,或在舌色中泛现青紫色,均称为青紫舌。青紫舌还有多种表现,舌淡而泛现青紫色,则为淡青紫色;红绛舌泛现青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