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农保工作的调研报告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关注解决“三农”问题、维护社会和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是实实在在解决广大农村居民“老有所养”的重大惠农民生工程,德佰斯镇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实施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这项民生工程的,按照上级部门要求,镇、村统一思想,严格执行各项政策制度,重点抓管,落实政策,新农保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实际工作中针对我镇情况得出的一点心得。一、德伯斯镇基本情况德伯斯镇位于科右前旗德伯斯镇北部,总面积1471平方公里,辖24个嘎查,一个社区,67个自然屯,6779户,2.76万人口,其中农牧业人口2.4万人。其中16岁(不含在校学生)以上60岁以下19148人,参保人数11500人参保率达85%以上,60岁以上享受新农保金人数1534人。二、存在的主要问题新农保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社会保障工程,去年开展这项工作以来,在操作过程中还存在问题:一是基础数据核实仍然不够准确。存在漏登、错登、死亡、出嫁、上学、服兵役等未销等情况,需要嘎查上报情况与派出所户籍管理处进行进一步核实。二是部分农民参保意识有待增强。一些中青年农民认为养老问题离自己还很遥远,对参保关心程度低,存在观望心理。三是部分群众对老农保的政策心存顾虑。由于历史原因,民政部门推出老农保未能顺利实施,这给部分群众对新农保政策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产生一定的质疑,新农保政策能否长久实施下去,参保资金是否安全,以后政策会不会改变,万一试点失败我们群众的钱能否返还等等问题,困扰新农保的顺利开展。四是部分群众缺少身份证、户口本等有效证件。外出务工人员较多,身份证件收集难度大。一些外地结婚嫁入人员由于种种原因户口不能及时迁入,无法参保等等。第1页共3页三、采取的主要措施一、学习政策方案。只有村干部把政策学会吃透,才能做好宣传和指导工作。组织嘎查干部进行基本知识培训,做到人人懂政策、人人会解答,从包点干部到嘎查委员都能独立完成为有相关需求的群众解释指导的任务。二、加大新农保的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宣传鼓励农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通过召开部分党员村民代表大会,深入宣传解释新农保,利用身边的真实事例教育农民,转变他们靠儿女防老的传统观念。要使全嘎查农民对新农保政策的知晓率达到90%以上。通过多种渠道的宣传,有力地推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投保工作,让广大群众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让更多的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促进农村和谐。在新农保工作全面覆盖之时主要抓住以下两点取得了突破。一是抓最薄弱和最困难的环节。新农保工作中有参保意识最薄弱的人群、外出务工人员等最困难的人群是16—30周岁左右的年轻族群,这部分人对于将来从事的职业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因而参保意愿不强。是指,这部分人有的全家长年在外,或是在外地另有住处,甚至连本村村民也无人知晓其具体情况,平时只有他们用电话给家中报平安,而家人并不知其联系方式(家里的老人记不住电话号码),给联系人员参保带来一定困难。对于这两部分人群,德伯斯镇采取“责任分解,人人过关”的方式做好动员参保工作,即由包点干部按人头包干,一一入户核对,千方百计联系参保人,动员他们及时参保。二是抓最容易被忽视和最容易反复的人群。在新农保一线工作的嘎查村干部和镇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直接攸关整项新农保工作的成败,当人们把注意力都放到参保群众、参保率时,往往忽视了这个人群。“打铁还须自身硬”,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工作积极性,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各嘎查都有一些对新农保工作或是反应冷淡、漠不关心,或是思想反复、举棋不定,或是一味抵制甚至是唱反调的人。尤其是后者起的反作用力很大。对这些人,镇包点领导组织“下访”,直接沟通做疏导工作,打消他们的顾虑,力求把不良影响降到最低。四、几点建议第2页共3页一是核实基础数据。要结合公安、计生等部门的相关统计数据,对镇农业人口再调查再摸底,真正核实16周岁以下人口、16周岁以上在校学生、有户无人和长期外出务工人员底数,挤干水份,核准应参保缴费人数。及时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