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午餐》教学课例教学设计教学容:《快乐的午餐》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上册 P14—P15的容。教材及学情分析:在前几节课的数数活动中,学生对于自然数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已经有所感受,《快乐的午餐》是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把对“一样多”“多”“少”的认识,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表现出来。本课的学习将为后续解决“比较两个数量间多与少”的问题积累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同样是学习数的概念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容。可是由于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在认识问题和语言表达上有一定的困难,给本课教学的开展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体验,在数一数,比一比,画一画的实践活动中,直观认识两个数量之间的相等和不等关系,并进一步理解和运用“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从而完成本课的教学重点。在突破教学难点时,设计了完形填空活动容,帮助孩子们克服语言表达上存在的困难,再模仿造句,找出规律,运用规律,退回起点,再次进行语言表达“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突破难点教学。教学目标:1. 在数一数、比一比、画一画的活动中,直观认识两个量间的相等关系。初步认识并理解“一一对应”比较方法。2. 运用一一对应关系,结合动手操作活动,直观认识两个量间的不等关系,并能够清楚地表达出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3. 继续学习并养成认真倾听,有序操作,大胆表达的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两个量之间的相等和不等关系;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难点:应用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理解“一样多”“多”“少”含义,在此基础上能用语言准确表达“谁比谁多”“谁比谁少”。教学准备:课件、圆片、笑脸、三角形若干。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今天,森林里的一群小松鼠准备共进一次“快乐的午餐”(板书课题),于是它们作了一些准备,想知道它们都准备些什么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展示小松鼠共进晚餐的画面)设计意图:创设小松鼠共进晚餐的情境,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利用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开启学习新知的大门。二、探究新知1、引导孩子观察课件画面。找找看它们准备的餐具够不够?一样样找,先找找盘子够吗?并说说你是怎样找的?生(可能)①:盘子够。我是数的,我数出了 6 个小松鼠和 6 个盘子,小松鼠和盘子一样多。② :我是分的,我用笑脸代替小松鼠,圆片代替盘子,一个松鼠分到一只盘子,没有多余的盘子,它们一样多。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