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瀑布》教学目标:1、抓住壶口瀑布的特点,掌握作者的游踪,体会文章布局的妙处。2、欣赏本文优美抒情的语言,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3、领悟黄河精神的象征意义,理解黄河精神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1、了解游记的三大要素;2、带领感受课文独特的写景角度,把握所写景物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所感所思;3、掌握作者的游踪4、领悟文中所写的黄河的伟大精神,激发热爱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感情。教学难点:理解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与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之间的联系.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朗读法相结合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 ,世界这么大,你最想去哪里游呢?生答: 兴致高昂,是不是恨不得立即前往啊,那我们虽然不能身临景点,但我们可以换种方式去感受它们。那是什么方式了?生答:阅读游记.说到游记,我们这学期学过哪一篇?生答:《小石潭记》。那《小石潭记》写了什么了?生答:《小石潭记》写了作者在小石潭的所见、所感(板书)。那小石潭记所见就是它看到的景物,文中写了很多的景物是不是?那景物是怎么发生改变的了?生答:随着作者不同的立足点。立足点的不断变化,那就是游记中的游踪,也就是在文学术语中我们称之为的“所至",这就是游记的三要素。 今日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梁衡先生写的游记散文,我们跟随他的脚步去感受“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壶口瀑布。二、先看一个视频,谈谈看完视频后感受壶口瀑布的什么了?生 1:感受到壶口瀑布的磅礴气概和水势的浩大;生 2:雄伟的场景一段短短的视频,我们感受到了磅礴气概和雄伟的场景,梁先生来到壶口瀑布,他的感受会不会和我们不一样呢?三、看作者资料、朗读字音,词义四、整体感知 作者几次来到壶口瀑布,分别是在什么季节?五、研读课文,梳理景物的特点,体会观察视角(一)读第二自然段,思考:1、作者第一次到壶口看瀑布是在雨季,他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边读边把相关词句画出来,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特点,给我们什么感受?【听 觉】 在半山腰“涛声隐隐如雷”,近处涛声“震耳欲聋";【视 觉】 雾气弥漫、“像一锅正沸腾着的水”,“ 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感受:急慌慌、心还在不住地跳特点:惊心动魄、气概磅礴.2、作者是如何将雨季壶口瀑布的特点描绘出来的?运用比方,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河水比作沸水突出壶口瀑布的惊心动魄、气概磅礴的特点.(二)阅读三到五自然段明确:(1)作者选择枯水季节来到壶口瀑布他一直走到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