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 26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2.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广阔的疆域;各族人民共同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各族人民共同扞卫了祖国的独立和尊严;各族人民共同参与了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创立了新中国。(二)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 1.原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本源。 2.特点:平等、团结、互助、友好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全面认识我国的民族关系: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本源,逐渐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友好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过历史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仍然存在,并且难以在短期内消除。 3.巩固新型民族关系的措施 ⑴ 公民要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责任付诸行动。 ⑵ 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⑶ 坚持和完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华的基本原则;⑷ 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奉自由政策,为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制度保障;⑸ 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为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友好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法律保障;⑹ 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民主制度,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为新型民族关系提供主线政治保障。(三)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民族平等原则。⑴ 含义:我国各民族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⑵ 原因:我国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下优劣之分;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奉献,都是国家的主人;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政治基础。⑶ 体现:① 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各民族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都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国家和本民族事务的管理。少数民族参与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实现民族平等和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有效形式。历届全国人大均有少数民族代表参与,从第三届开始,已确认的少数民族均有了全国人大代表,并且少数民族代表所占代表总数的比例,都高于同期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为了深入体现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则,在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中,每个民族均有自己的政协委员,利于反应本民族的愿望。② 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