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降落伞》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了解降落伞的基本原理,掌握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空气阻力的作用。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动手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降落伞。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降落伞的原理,掌握力的概念。教学重点:动手设计并制作降落伞,培养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降落伞模型、教材、PPT、视频、卡片等。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绳子、小物品(如小石子)等。五、教学过程1.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降落伞模型,引导幼儿观察降落伞的特点,激发幼儿兴趣。2.知识讲解(10分钟)(1)介绍力的概念,引导幼儿了解重力、空气阻力的作用。(2)讲解降落伞的原理,让幼儿明白降落伞是如何利用空气阻力减慢下落速度的。3.例题讲解(5分钟)通过PPT展示降落伞的例子,让幼儿观察并分析不同降落伞的特点。4.动手实践(10分钟)(1)分组进行降落伞的设计与制作。(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5.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用自己制作的降落伞进行比赛,观察并记录不同降落伞的下落速度。六、板书设计1.中心:降落伞2.周围:力的概念、重力、空气阻力、降落伞原理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设计一个独特的降落伞,并描述其特点。答案:略。2.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物体,举例说明力的作用。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动手实践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降落伞的原理,掌握了力的概念。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制作降落伞过程中的表现,对幼儿进行个性化指导。同时,可拓展延伸相关内容,如其他利用空气阻力的物品、力的应用等,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重点和难点解析1.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实践情景引入的环节设计。3.动手实践的活动安排。4.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拓展。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力的概念:重点解释力的定义,通过生活实例让幼儿感知力的存在,如拉扯、推挤等。2.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幼儿了解降落伞在空中受到的重力和空气阻力,以及它们对降落伞下落速度的影响。3.降落伞设计与制作:引导幼儿动手实践,培养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力的作用。二、实践情景引入的环节设计1.教师展示降落伞模型时,可选择颜色鲜艳、形状独特的降落伞,吸引幼儿的注意力。2.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幼儿观察降落伞的特点,如“你们觉得这个降落伞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它为什么会飘在空中?”等。3.结合幼儿的回答,逐步引导幼儿了解降落伞的基本原理。三、动手实践的活动安排1.分组进行设计与制作,每组选出一个组长,负责协调组内分工。2.教师提供丰富的材料,如彩纸、绳子、小物品等,让幼儿自由选择,发挥创意。3.教师巡回指导,关注每个幼儿的操作过程,及时解答问题,给予鼓励。4.完成降落伞制作后,组织比赛,让幼儿观察不同降落伞的下落速度,分析原因。四、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拓展1.设计独特降落伞:鼓励幼儿在家庭中尝试制作,激发创造力。2.观察生活中的力的作用:让幼儿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力学现象,如踢球、拉抽屉等。4.拓展延伸:引入其他利用空气阻力的物品,如热气球、风筝等,让幼儿了解力的广泛应用。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一、语言语调1.讲解力概念时,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提高幼儿的兴趣。二、时间分配1.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确保充分激发幼儿兴趣。2.知识讲解:10分钟,简洁明了,突出重点。3.例题讲解:5分钟,结合实际操作,加深理解。4.动手实践:15分钟,给予充足时间,保证幼儿充分操作。5.随堂练习:5分钟,巩固所学知识。三、课堂提问1.提问具有针对性和引导性,如:“你们觉得降落伞为什么会下落得慢呢?”2.鼓励幼儿积极思考,给予肯定和鼓励,培养自信心。四、情景导入1.利用实物、图片等多元化教学资源,吸引幼儿注意力。2.结合生活实例,让幼儿感知力的存在,如:玩气球时,气球为什么会飘起来?教案反思1.教学内容是否贴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2.实践环节中,幼儿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如何?3.教学过程中,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