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1.1 选题缘由面对本世纪以来日益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为了更好的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党的十九大中明确提出了“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标。早在 2014 年 3 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就提出了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是核心素养的观点。学科核心素养是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及社会发展的所必需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所有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同时也是立德树人的具体化和实现途径。1最早提出“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早在 1997 年就开始对核心素养进行了“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的专题研究,尽管英、美、日、韩等国对于核心素养的界定和要求不一,但也都将核心素养纳入了其课程标准中。由此可见,核心素养成为各国在新时代培养新人才的共识。而我国在核心素养领域的改革才刚刚起步,因此对于核心素养的研究成为我国在基础教育领域改革中的重中之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则是“核心素养”在历史学科领域的具体要求,是“核心素养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2017 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将历史核心素养定为以下五个要素,即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笔者之所以选择“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进行研究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家国情怀素养在历史核心素养体系的地位。在历史核心素养体系中,唯物史观是诸多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时空素养是诸多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史料实证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历史解释是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要求,家国情怀是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最终目标。2家国情怀素养是历史核心素养体系中的信念系统,决定着历史教学的方向和落脚点,对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家国情怀就是历史学科教育教学的核心和学生历史学习的灵魂。2、家国情怀素养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也是实现历史学科教育功能的方法与途径。历史的教育功能是历史学的核心,历史的教育功能从狭义上来讲就是通过历史信息的传递与教育,对人们的思想、伦理、道德等诸方面进行熏陶和影响;而从广义上来讲,历史的教育功能主要在于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能够使人们认识国情、认识民族的发展及其文化的传承,能够认识并把握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