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 部門內訓課程教材一、 現場的 IE 與生產系統1.工作系統:是由下列要素所組成a.產品或服務(Product or Service)。b. 原材料(Material)。c.機械設備與方法(Machine and Method)。d. 人(Man)。2.系統的評價方法工作的目的,是要提高所生產的產品或服務的價值,即是提高生產括動的成果。以下為量測的基本標準:…時間(或交期)Time………(T)………………品質Quality……(Q)………………成本Cost………(C)在規定的時間內(T)以最低的成本(C)製造出最佳品質的產品(Q)。T.Q.C是評價工作系統好壞的一個尺度。生產物轉換裝置投入物InputManMachineMaterial原材料機械設備產品或服務人Output二、 IE 的基本觀念IE 在日本稱為「生產技術」、「生產工學」、「經營工學」、「管理工學」或「產業工學」。美國工業工程學會(AIIE)對 IE 的定義如下:「工業工程是有關人員、物料与設備,加以設計、裝配、改進成為一系統的一門科學,它運用了數學、物理與社會科學的專門知識與技巧,並以工程分析與設計的原則與方法,來對其所設立與實施的系統與所得的結果加以顯示,並加以預測與評價。而工業工程師的任務係在完成管理的目的,以合適的、危險最少的,來完成企業最大利益;並且應能協助各階層與部門的人員,以共同創造各種作業的計劃、程序安排、控制方式,來提高效率的運作。」三、現場 IE 的目標在日本被稱為「作業讨论」的技巧是 IE 基礎部份的「工作讨论」的主要內容,這是管理學之父泰勒(F.W. Taylar, 1856~1915)的時間讨论吉爾布雷斯(F.B. Gilbreth, 1868~1924)的動作讨论二者所發展、融合至今並加以體系化而成的。1. 現場 IE 與品管圈活動品管圈的活動技巧不外乎 QC…七大手法,包括特性要因圖、甘特圖、柏拉圖等,即使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被運用,但隨著問題的擴大,就不能單靠著 QC 來解決問題,必須藉著 IE 來彌補不足之處。必須要經常消除「不適、不勻、浪費」。2. 工作讨论的主要目的a.發現最佳的方法。狹義的管理( Management )(評價)生產物轉換裝置投入物InputManMachineMaterial原材料機械設備產品或服務人Output時間( T )品質( Q )成本( C )b.方法、材料、設備、工具的標準化。c.正確決定標準時間:標準時間為計劃、管制生產活動上的基本尺度。d.維持穏定新方法:使用「作業指導書」或併用 TWI「工作教導法」是最有效的。TWI 是 Training Within Industrial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