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教学目标 1、领悟诸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认识并学习诸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教学重难点 1.本文词语较多,学生生疏者不少,要逐句弄懂,逐段讲解。 2.加强诵读、背诵练习。 课时安排 三课时 课前准备 1.熟读课文。 2.查找有关三国后期的资料。 教学设计思路 第一课时了解时代背景,疏通文意和结构。着重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第二课时带着学生研读课文,并逐段探讨课文第—局部。第三课时逐段研读课文第二局部容,并对诸亮的人物形象进展扩展延伸训练。 教具学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容和步骤 一、对联导入新课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2.“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武侯书堂》) 3.“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 二、解题,简介时代背景 三、整体感知 1、录音读课文。 要求学生画记出疑难字词,注意停顿、重音。 2、对比课下注释,翻译课文,注意以下字词: 古今异义词: (1)开:今义是商店开场营业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本文中的古义是开放、扩大。 (2)痛恨:今义是深切地憎恨,古义是痛心和遗憾。 (3)卑劣:今义是品质恶劣,古义是地位卑微,见识浅陋。 (4)感谢:今义是由衷感,古义是感动、冲动。 (5)慎重:今义是做事小心,古义是仔细、慎重。 3、学生齐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两局部: 第一局部(1—5 段),写临出师前的忠谏,提出了广开言路、执法如一、任人惟贤的具体建议。 第二局部(6—9 段),追述备的知遇之恩,表白自己图报的忠心,点出出师此题,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二课时 一、师生共同研读课文第一局部 1、请同学翻译第一自然段。 2.问题探究 (1)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益州疲弊,处在“危险存亡〞的严重关头。对形势的这一清醒的估量,是暗示禅,如不发愤图强,国家必定败亡。 2)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外之臣均有“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而“不懈于〞“忘身于外〞的耿耿忠心。这告诉禅,只有依靠、重用这些贤德忠贞之士,才可救亡图存,以竟先帝之业。 (3)本段提出什么建议? 开圣听 〔4〕提出这议的目的是什么? 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5〕对国君进展了怎样的奉劝?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6〕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