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部审计概述【引言】谈到内部审计的话题.首先需要我们了解.什么叫审计?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或部门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按照审计主体与被审计单位的隶属关系.审计可以分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其中外部审计又可以分为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一)内部审计是怎么产生的内部审计自其产生至今.从时间和特点来说.大致可以分为古代内部审计和现代内部审计两个阶段。1.古代内部审计阶段内部审计源于奴隶社会.当人类步入奴隶社会以后.私有制开始出现.财产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出现分离。于是.财产所有者往往会委派自己信任的人作为第三者受托进行经济监督.从而产生了古代的内部审计。在奴隶制政府.如古代罗马、希腊、中国.对内部审计组织及活动均有记载.如古代罗马.人们采用“听证帐目”的方式来检查负责财务的官员有无欺诈、舞弊行为.即检查人听取不同人员对同一事项记录的口头汇报.审计(AUDIT)—词就来源于拉丁文“听帐人(auditus)”。大约公元前 510 年左右.古罗马庄园奴隶主通常派“亲信或管家”监督管理庄园的代理人.奴隶主和代理人之间由此产生“委托受托责任关系”,此举被视为内部审计萌芽.但此时的“亲信或管家”并非专职“内部审计”.只是兼职。再如中国《周记》记载.西周时期.周王朝设有“司会”和“宰夫”两种官职。“司会”可以从日成、月要、岁月三个方面勾考皇室的财政收支.保管书契、版图及副本.实际是行使会计稽核和控制的权利.可谓原始意义上的内部审计。而“宰夫”独立于财会部门之外.行使“考其出入.以定刑赏”之职责.可谓我国政府审计的雏形。封建时代.古代内部审计继承了早期内部审计的思想.并且有了长足进展.主要标志是出现了独立的内部审计人员。在这一时期.内部审计主要采用了寺院审计、行会审计、银行审计和庄园审计等形式。(1)寺院内部审计这是西欧寺院经济的审计制度。十一世纪以来.寺院在西欧极为普遍.一些寺院兴办了各种类型的手工作坊.拥有大量的财产。为加强管理.寺院配备了各种专职管理人员.为监督管理人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还适当配备了具有一定专业会计知识的人充当审计人员.负责对财务收支和会计帐目进行检查。(2)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