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设计一个多因素实验,要求有一个自变量与语言有关,一个与自变量与语言无关,分别说明:(1) 你讨论的问题;(2) 自变量;(3) 因变量;(4) 变量控制;(5) 实验材料的处理;(6) 实验过程;(7) 数据的统计处理。答:(1)我讨论的问题是:年龄与文章主题熟悉度对小学儿童阅读理解的影响。 (2)自变量① 年龄(被试间变量),分三个水平:8 岁(小学一年级儿童)、10 岁(小学三年级儿童)、12 岁(小学五年级儿童);② 文章主题熟悉度(被试变量),分两个水平:熟悉(和儿童生活紧密相关的文章,如描述游乐园的文章)、不熟悉(儿童很难接触领域的文章,如论述某个生僻物理原理)。(3)因变量 因变量为阅读理解成绩,对被试回答文章后选择题的情况进行评分,每道题答对计 1 分,答错或未答计 0 分,共 30 题,满分为 30 分。每位被试的得分即阅读理解成绩。(4)变量控制① 儿童性别,控制方法:在同一个年龄选择同样数量的男生、女生;② 儿童智力水平,控制方法:排除智力水平太高或太低的儿童(老师评定);③ 文章字数,控制方法:全部选择字数在 400 左右的文章,字数变动在 20字之;④ 生字水平,控制方法:将生字控制在 5~10 个,生字指超出小学语文大纲的汉字。(5)实验材料① 与儿童生活紧密相关的文章 3 篇,每篇 400 字左右,包含生字 5~10 个每篇文章后有 5 道针对文章容的选择题,四选一,由五位资深语文老师共同编制;② 儿童很难接触领域的文章 3 篇,每篇 400 字左右,包含生字 5~10 个每篇文章后有 5 道针对文章容的选择题,四选一,由五位资深语文老师共同编制。(6)被试选择、材料分配与实验过程8 岁 ( 小 学 一 年 级 儿童)10 岁 ( 小 学 三 年 级 儿童)12 岁(小学五年级儿童)男10 人10 人10 人女10 人10 人10 人共 60 人。每个被试均阅读全部的 6 篇文章,阅读完每篇文章都要完成文章后的选择题,共限时 40 分钟,文章呈现的顺序在被试间根据拉丁方进行平衡。(7)数据的统计处理① 数据整理:删除得分在平均数上下三个标准差之外的被试数据;② 描述统计分析:计算出 6 个处理水平结合下被试得分的平均数和标准差;③ 方差分析:使用 SPSS 软件分析主效应和交互作用。假如因素一(年龄)主效应显著,再进行事后检验,推断差异主要存在于哪两个或三个因素之间。然后结合描述统计分析,得出显著大于或显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