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心理卫生概述第 1 节 心理卫生的涵(心理卫生概述)一.心理、卫生与心理卫生的定义 1.心理,可人为地分成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三大部分。心理状态是对某一时刻个体全部心理活动综合水平的描述,反映了心理的时间性、方向性和能动性。心理过程是对认知活动、情绪情感活动和意志行为活动的概括,反映个体心理的历程性和动力性。个性心理由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部分构成,反映了个体心理的稳定性、独特性、完整性与动力方向性,其中,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 2.卫生:是保卫生命、维护生机的意思。 3.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有两重含义:一是心理卫生是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另一重含义是增进人的心理健康,以维护心理健康为目标和容的一种工作,又称“心理辅导”。二.保持心理卫生的原则 1.自我意识良好,核心是自知和自爱; 2.社会功能良好; 3.良好的人际关系; 4.积极劳动实践。第 2 节 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与进展(心理卫生概述)一.心理卫生思想的产生(一)心理卫生思想的渊源: 1.在西方,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提出了“体液学说”。他认为,人的体液按其比例混合不当时,人就会感到痛苦,而改变已经紊乱的体液状态,使人的恢复到正常的状态,是维护人的健康的基本途径。 2. 柏拉图认为,形成一个健康人格的决定因素,是理性、精神以与维持生命的食欲能力或“性爱”的协调一致。 3.在我国,管仲把善心、定心、全心、大心等作为最理想的心理状态,以此作为心修养的标准,并提出相应的养心之术。 4.孔子在《论语》中关于心理卫生思想的阐述也极为丰富。充分认识到个体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卫生任务有所不同。并从修身养性的角度提出诗歌、音乐对冶人的性情的作用。 (二)古代关于心理卫生的主要观点 1. 古代西方关于心理卫生的主要观点:(1)强调生理、遗传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2) 重视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在心理卫生中的整合作用;(3)重视家庭、学校教育在心理卫生中的作用;(4)认识到正常的交往、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心理保健意义。 2. 中国古代的心理卫生思想(1)整体恒动论是中国古代心理卫生思想的理论基础;(2)提倡“养心之道”与“健身之术”是中国古代心理卫生思想的精髓;(3)关于情绪与疾病产生、治疗的关系的思想也极为丰富。二.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与进展 1.一种观点认为真正现代心理卫生活动是始于本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