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探讨 摘要: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收支结构逐渐复杂化、多元化,经费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实现高校的全面可持续进展,就需要加强高校财务预算的精细化管理,实现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文章分析了目前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精细化管理建议,以期为加强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 一、引言 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财政拨款已经不能满足高校的进展需要,经费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高校不断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收支结构逐渐复杂化、多元化,这给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财务预算贯穿于整个高校业务活动的全过程,直接影响到资金使用效率和高校职能的发挥。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来制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实现高校的全面可持续进展,成为目前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然而,以前简单粗放的预算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高校的进展需求,为实现高校预算与学校总体进展规划的协调统一,实现财务预算的政策导向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行高校财务预算的精细化管理势在必行。 二、高校财务预算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意识淡薄、观念落后 高校对预算管理的不重视和预算管理制度的缺失,使得有些人员认为预算可有可无,预算只是财务部门的事,自己只是被动接受预算指标的下达和执行,预算没有给他们带来好处反而约束了他们,影响工作的灵活性和积极性,不重视预算管理工作,预算意识淡薄,预算编制工作没有做到真正的全员参加。另外,很多高校对预算的认识还停留在反映高校收支的“片面预算”、“拨款预算”等原始观念上,只注重预算的分配和保障功能,没有认识到预算还是高校价值观和进展战略的一种体现,是各职能部门权责利划分以及作用和地位的体现,具有优化资源配置和成本控制等功能。 (二)预算编制内容不全面 《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要求高校预算应包括学校的全部收支,实行“全口径”编制预算。然而高校资金收支日趋多元化、复杂化,某些收支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例如财政拨款收入、科研事业收支、基本建设资金、校办产业资金和创收收入等都存在明显的不确定性,很难实现“全口径”的预算编制,某些资金并没有完全纳入高校的财务预算,高校预算并没有全面反映学校的收支和经营管理情况,使得高校收支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没有发挥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三)预算编制方法单一、周期不合理 在编制预算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