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变革创新论文 论文摘要: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主要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改革和创新,在改革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分析高职院校这些误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变革策略,以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水平,推动我国高职院校持续、健康的进展。 论文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教育变革策略 一、高职教育在改革中存在的误区 (一)职业教育的定位不明确 定位问题关系到学校的办学方向和进展方向。高职教育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现代化建设造就和培育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也就是说,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建设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是培育和培训基本就业者的教育。但目前对高职的定位认识上,依旧存在三种误区:一是一部分高职院校不安心于扎扎实实办好高职教育,而把主要精力放在想方设法提高办学层次,及早升格为本科院校的工作上;二是在办学理念上倾向于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在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教育模式上沿袭本科院校的做法,办成了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三是过分追求“专升本”的升学率,把教学要求和考核偏重于少数学生的“专升本”,忽视了高等职业教育对学生职业技能培育的目标要求。显然,以上三种认识有着明显的偏颇。不同的定位将导致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定位偏颇也势必导致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偏颇。因此纠正对高等职业教育定位的偏颇迫在眉睫,在对高等职业教育正确定位基础上进行教学改革也迫在眉睫。 (二)专业设置不科学 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高职教育紧密结合的纽带,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有些高职院校不能对专业根据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及时做调整,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不协调。在专业构成上,以传统专业为主,新兴专业和特色专业进展缓慢。一些新知识和新技术含量高的专业得不到进展,专业设置落后于经济的进展和产业机构的调整,总是带有一定的滞后性。各个学校的专业设置大同小异,导致学生在毕业的时候,相同专业的毕业生扎堆,而企业却苦于找不到自己所需求的专业人才。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下,许多学生的就业选择与所学专业大相径庭,形成就业上的“专业浪费”。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职院校的主要定位应该是职业教育,但有的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依旧保持其固有的“教育惯性”,形成着重学科建设、强调理论体系的“学科本位”。不顾经济进展形势和岗位的需求,“你进展你的,我教我的”,忽视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育。目前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目标定位一般都有职业培育...